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01章:自古英雄出少年,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從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他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眾人聽得有些莫名其妙,明明在說祖宗規矩,怎麼扯到洪武爺勤政的事兒上了?“

就在眾人不解之時,只聽得一個聲音道:“何止這些,洪武爺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當了皇帝后,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並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

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範。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來種菜吃。如此作為,諸位大人當真看不出來麼?”楊崢的聲音在楊士奇的話音後,迅速的響起。

“好小子,反應果然快啊?“楊士奇暗自讚揚了聲。

“看出什麼?”郭資看了一眼楊士奇問道。

楊士奇笑道:“洪武爺如此勤政,如此勤儉,說到底是想為了大明能夠興盛起來,能夠傳至千秋萬世,當年的所作所為,說到底還是為了朝廷好,若不然也不會親自知會倭國,一併解決倭國給沿海居民帶來的海患,若不是倭國的國王太過無禮,洪武爺未必會下這個禁海令……?”

對於這事兒,畢竟離得不遠,許多人還是知道的,當年洪武爺想招撫倭國,兩次派人出使倭國,欲其臣服。結果,一次被拒,一次使臣被殺。倭國一個諸侯(大名)還給洪武爺一封書信,狠狠嘲諷了他。洪武爺大怒,想要出兵,卻又顧忌北方蒙古的實力,只好下了禁海令,讓其騷擾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海盜自生自滅,這道禁海令如楊崢所言,不過是迫於當時朝廷局面,才不得已而為之,如此一來,對於楊崢剛才的分析,眾人不免又信了幾分。

“簡直是胡說八道?”楊善怒道,其他支援他的官兒,也紛紛點頭表示支援。看還有這麼多鐵桿粉絲,楊大人登時信心暴漲,瞪著楊崢道:“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真正的禁海,你們聽說我說,洪武四年,洪武爺給大都府臣的上諭是這樣寫的:“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嘗禁其往來。近聞福建興化衛指揮李興、李春和遣人出海行賈,則瀕海軍衛豈無知彼所為者乎?苟不禁戒,則人皆惑利而隱於刑憲矣。爾其遣人諭之,有犯者論如律。這可記錄在《tai祖實錄》上,你們不會聽不明白,看不明白吧?”

這份詔書語言簡短、意圖明顯,朱元璋首先提到大海是溝通外國的渠道,故而就需要將它禁止,雖然沒有明言是被倭寇所迫,但涵義自在其中。接著他又提到:自己近來聽說福建興化衛指揮李興、李春和兩個人(不知抱著什麼目的)居然派人出海經商,像這樣的事情,相關部門就應該好好地調查一下,不可放縱。對此,朱元璋又進一步指出:出海經商這是很危險的,搞不好這種行為就會變質,“人皆惑利而隱於刑憲”。在這份詔書的末尾,朱皇帝尤其表現出了對商人的不信任,因為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正所謂“無奸不商”、“商無奸不立”云云。那些商人為圖一個“利”字,演變到最後往往就會不惜鋌而走險——而最可怕的是,這些商人可能還與軍隊有直接瓜葛,那就更不能不嚴肅對待了!以後,有鑑於各地執行不力,朱皇帝又接二連三地下詔重申海禁,比如洪武十四年就下詔說什麼“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而洪武十七年更乾脆下令“禁民入海捕魚”,這種切斷漁民生路的極端做法,已經有封海的意思了。洪武三十年又“申禁人民無得擅出海與外國互市”,的確算得上朱元璋海禁的一個最有利的證據,但態度上還可以反駁一下,楊崢正要反駁,楊善早見他的神色看在眼裡,見他要說話,忙搶先一步,繼續說道:“洪武爺的態度,成祖爺可說得清清楚楚,在即位詔書中就重申:“沿海軍民人等,近年以來,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國,今後不許,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樂二年朱棣又下令“禁民下海”,並“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你們聽聽,這還不是祖宗規矩麼?”

楊崢忽然死死地看著楊善,哈哈大笑起來。

跟著楊士奇也開始笑了。

鄭和等人也尾隨其後。

就是端坐在龍椅上的朱瞻基也眼角牽動了一下,露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