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14章:妙筆難書一紙愁腸,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瞻基不知是心頭太氣,還是已看明白了這幫文臣根本不會答應將市舶司的利潤分給自己,此時說話兒不免帶著幾分怒氣,甚是有些抱怨,委屈。
眾人微微楞了一下,顯然是一直謹慎,治國有方的皇帝,會在銀子面前,說出這樣的不著調的話兒,一時人人目光都集中在朱瞻基的臉上。
朱瞻基似有所感,面上一熱,但說出去的話兒,也不能收回,再說了自己說的是實話,這麼說就給他們一個調子,這市舶司的銀子可別想獨吞,朕也是要些的。
楊榮微微定了定神,看皇帝神情這市舶司的銀子是非要插手了,自己的那番話兒猶豫著要不要說,可人已經站起來了,總不能什麼不說,稍作沉吟還是咬牙說開了:“皇上,自洪武爺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便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不僅如此,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懲罰不可謂不重?可結果如何,洪武爺期望海禁政策對海防的鞏固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然而,由於海禁政策所實施的直接物件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勢力,他不僅不能成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區激化了一些矛盾。沿海地區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從事漁業生產,或從事海上貿易。洪武爺“嚴交通外藩之禁”,堵絕了沿海地區人民的正常謀生之路。如“信國公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魚”。他們除起來進行鬥爭之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饉薦臻,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海禁一嚴,無所得食,則轉掠海濱”。此外,濱海地區的居民還採取了另外一種鬥爭的手段,逃亡、潛往海外。“國初。。。。。。兩廣、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為生者萬計”。所以,海禁一開始就得不到切實的貫徹,反覆釋出的海禁令,也說明了這一點。還有一些人乾脆參加了民間的對外貿易活動。“緣(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諸番貿易香貨,因誘蠻夷為盜”。“東南諸島夷多我逃人佐寇”。昌國縣“民常從倭為寇”,可見海禁並沒有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好處,反而是永樂年開海禁,下西洋,開拓海上航線,壯大我大明國威的同時,肅清了海上各種勢力,使得我永樂年,既得交阯,又以絹,漆,蘇木,翠羽,紙扇,沉、速、安息諸香代租賦。廣東瓊州黎人、肇慶瑤人內附,輸賦比內地。天下本色稅糧三千餘萬石,絲鈔等二千餘萬。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慄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康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開創永樂盛世。可皇上忘了,這事兒是永樂年,等先帝登基後停止下西洋,禁止商賈出海,如今算來已有六年之久了,這流年海防破壞如何微臣不得而知,但微臣前些年,讓人去查實了一下,隨著朝廷禁止下西洋,重新關閉了海防,沿海一帶的漁民為生活所迫,流入海洋,充當倭寇,海盜,實則大多數是咱大明明人,他們由於朝廷的海禁政策而不能從事正常的海外貿易活動,而且沿海少地、多貧瘠,無法依靠農業生存。從而轉向走私、轉為海盜,或假借倭寇名義騷擾沿海地區。正如張燮所說的:“顧海濱一帶,田盡斥鹵,耕者無所望歲,只有視淵若陵,久成習慣,富家徵貨,固得稇載歸來;貧者為傭,亦博升米自給。一旦戒嚴,不得下水,斷其生活,若輩悉健有力,不肯摶手困窮,於是所在連線為盜潰裂以出。其久潛綜於外者,既觸綱不敢歸,又連線外夷,鄉導以入。形成一股又一股的實力,在海上為非作歹,我大明如今開海禁,為了保證貿易安全,海防必須鞏固,市舶司必須重建,如此一來,所消耗的銀兩隻怕不多,況且時隔六年重下西洋,西洋諸國未必肯來與大明貿易,所以微臣以為,這市舶司的前期交易,銀兩隻怕不會太多,我洪武爺當年定下規矩,內庫以天下為公,所以皇上的內庫之銀只怕……?”
這話兒雖沒說完,但人人都聽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場上眾人紛紛頷首,表示同意。
朱瞻基一聽頓時面色不悅,可他涵養極好,硬是沒有發作,看了看眾人,目光落在身旁的陳山的臉上,問道:“陳大人,你怎麼說?”
陳山一直被朱瞻基信任,自宣德元年幫著一舉解決了自己的幾個叔父的兵權後,對陳山可謂是恩寵有加,這些年給的好處可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