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30章:忠孝禮義廉恥,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尚書•皋陶謨》有“百僚師師”的說法,意思是百官各師其師、轉相教誨;而西漢賈誼《新書•容經》又有“朝廷之榮,師師然翼翼然整以敬”,表示百官端整嚴肅的模樣。於是很多州縣的大堂另名為“師師堂”。
《史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都記載這樣一個有名的傳說:孔子的學生宓不齊(字子賤)曾擔任魯國單父地方(今山東單縣)的“宰”(長官),他兢兢業業,終日忙忙碌碌,唯恐自己治理不了這個地方。學兄有若去看他,說:“過去大舜治理天下,鼓五絃琴,唱南風歌,天下大治。你才治理這麼個小地方,有什麼好憂愁的?”宓不齊聽了有若的話,身不下堂,鼓琴吟誦,瀟灑安祥,當地的百姓聽到了他的歌聲,不知不覺就都變得心平氣和,謙恭有禮,單父果然大治。這個故事在後世長久流傳,“鳴琴而治”成為州縣官的理想目標。於是很多州縣官儘管自己的音樂知識可能還比不上那對月喘氣的吳牛,自己的大堂裡也終日充斥著拷打百姓的板子聲、計算搜刮民財的算盤聲、秤量銀子的戥子聲,卻仍然自題堂名為“琴堂”。
大堂的屋樑上、尤其是暖閣上方的屋樑上必定也要題有匾額,這不是為了表明大堂的名稱,而是為了表示州縣官們的操行。比如“守己愛民”、“禮樂遺教”、“公明廉威”、“明鏡高懸”等等是被普遍使用的。最常見的則是“清慎勤”的匾額,說起這匾額來,還有一個典故,這三字匾出於三國時的司馬懿,據說司馬懿有一次接見地方官時,提出當官的要做到清廉、謹慎、勤快,有了這三項美德,還怕治理不好嗎?他又問官員這三項中哪一項最重要?有的說是“清”,有的說是“勤”,而司馬懿卻同意“慎乃為大”的說法。從此這三字就成為官員的基本要求,後世但凡是清官,多半會沿用。
金老爺子在側旁落了座,早有衙役手忙腳亂的送上了兩杯茶湯,一左一右的茶几旁放下了一杯,便退了出去。
此時大堂內還站了不少告狀的百姓,因金老爺子的前來,不得不以擱淺了下來,因此不少百姓有些不滿,他們是生活在大明最底層的人,可並不代表他們就愚蠢,事實上他們比任何人都聰明,就說眼前金老爺子到來,沒人告訴他金老爺子來做什麼,但他們依舊能猜出金老爺子的目的,因此等著斷案的人對這位不速之客,並沒有什麼好感,哪怕他自始至終都面帶笑容,和顏悅色,可他們並不領情。
金老爺子似也感受到場上的氣氛不對勁,或者說是自己不太受歡迎,微微牽了一下身子,對著為首那百姓道:“這位小哥,你告狀麼?”
那百姓看了看金老爺子,又看了看一臉肅然的況大人,也不知哪兒來的勇氣,點了點頭道:“是?”
金老爺子嗯了聲,繼續了句:“告誰家的,告的是什麼?”
那百姓依舊看了一眼一臉笑眯眯的金老爺子,似覺得眼前的這老頭著實沒什麼好怕的,挺了挺胸脯大聲道:“告金家,告金公子謀奪我徐家良田三十畝?”
金老爺子微微楞了一下,面上有些難看,一旁的金二公子怒不可恕,指著跪在地上的那百姓喝道:“你這刁民,莫要胡說八道,我金傢什麼時候謀奪你徐家良田了?說話可得憑良心?“
那百姓似已豁出去了,面對金二公子的呵斥,全然不懼,目光盯著金二公子冷笑了聲道:“良心,你金家不配給我們說良心,你們口口聲聲說著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話兒說得好極好,可你們做過一件有良心的事麼,蘇州這大雪,你們金家是施過一粒米,還是一碗水,可給百姓一文錢?你們做的不過是趁著大雪災,糧食漲價,將價錢壓得低低的,從我們手中將我們活命的土地一塊一塊的騙去,換取你們的錦衣玉食罷了,我們是死是活,你們可真心過問過,沒有吧,這蘇州這麼大的一塊地,都被你們這幫身著官府,滿口仁義道德當官人給霸佔了,你們這些皆食國家奉養的寄生蟲,其兼併之田莊佔天下之半皆不納賦,而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以供養這些你們這些毫無良心的東西!”那百姓心頭著實有些氣惱,罵了一通,將心頭的怒氣徹底抒發了出來,盯著金二公子心道:“反正罵都罵了,也不差那一句兩句?“說著緊緊握著雙拳,雙目噴火道:“最為無恥的是,你們這些所謂的官宦士紳,尤其是你金老爺子,當著朝廷的二品官,吃著朝廷的俸祿,卻不似精忠報國,竟縱容其家人在蘇州胡作非為,貪贓枉法,你就不問問,這蘇州的百姓,藩司、臬司、郡守、縣令等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