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20章:躲進小樓成一統,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者,吳淞江不同於往日的小水利,他是蘇州的主要河道,面積大,河道深、且多年沒有疏通,因此困難大,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少,就是小小治理一下,也需要不少銀子,按照他的規劃,少於一百萬兩銀子,根本算不上治理!他做不了這個主,這事兒就一直擱淺了,如今楊崢來了,而吳淞江又刻不容緩的需要治理,他便重新將這事兒提上了日程,只不過這事兒如今不需要他做主罷了,便讓人送到了楊崢這裡。
楊崢一看治理所需要的銀子一百萬兩,心頭就有些嘀咕,這數字可不少,按說在蘇州這樣的繁榮之地,這點銀子並不算什麼,可蘇州亂了這麼多年,殷實的底子早被掏空了,要不然這場大雪,朝廷大可花高價買一筆糧食來解決這次危機,可偌大的蘇州府衙,竟不足二十萬兩銀子,這麼點銀子,不要說買糧食,就是來年各種應用都不夠,哪還有銀子疏通吳淞江呢,總不能讓他親自掏銀子來疏通河道,不說他還沒這麼高的境界,就算有這個境界,他也沒這麼多銀子,一百萬光數數都不少。
看了一陣,自己也下不了這個決心,便對那衙役道:“這事兒我知道了,我會留意的,等過了這次危機,咱們再從長計議?”
那衙役嗯了聲,便去了。
楊崢看著這冊子,輕輕嘆了聲,都說蘇州富庶之地,可自洪武以來,賦稅之高,已是全國最重,多年盤剝下來,蘇州早已是一清二白了,一年下來,應付朝廷的賦稅,所剩下的不過是二十萬兩而已,這幾年更少,若不是況鍾來治理蘇州,如今的蘇州怕是連這二十萬兩銀子都留不下,堂堂蘇州府,早已湧現瞭如“以棉織業為主的松江朱涇鎮、以絲織業為主的蘇州盛澤鎮、湖州南潯鎮,都是人煙繁庶,名聞全國,境內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還有人數眾多的小販、貨郎走街串巷叫賣,市場上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國外的商品琳琅滿目,國外的客商往來不絕,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算得上天下繁華,無出此地。可就是這樣富庶之地,每年能存下來的銀子,不過二十萬兩而已,就是蘇州百姓不吃不喝,勒著褲腰帶也要五年才能疏通一下吳淞江,可事實上讓蘇州百姓不吃不喝根本就不可能,況且蘇州並非一個吳淞江,還要設定通關勘合簿,防止出納弄奸作假。設定綱運簿,防止運送的入侵佔偷盜。設定館夫簿,防止不合理的需求。興利除害,剷除豪強,培植良善,每一件事都需要銀子,需要的銀子還不少,如此算下來,十年能疏通一下吳淞江已是蘇州的極限,如此漫長的歲月,需要蘇州百姓去等待,而來不及疏通的河道,可以肆無忌憚的沖刷著蘇州城的良田,一年又一年,等到蘇州百姓已麻木的時候,河道才能勉強的疏通,這種讓人難以接受的結果,讓楊崢有些難以接受。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說起來得怪老朱家,蘇州自古繁榮之地,商品經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進入了繼西漢、宋朝之後的第三個高峰。除明清之際因戰亂一度受到破壞外,這一高峰基本上持續到了清朝,由於農民多種經營現象的推廣,很多地方的農業染上了商業色彩,農產品主要面向市場而並非自己消費,同時糧食商品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商業性農業的發展增加了全國各地區的商業聯絡,也引起了明代農業各部門及其與手工業相關部門之間的連鎖反應和相互依賴。許多重要商品的貿易,已不再侷限於地方區域性範圍內的狹小市場,而是被長途販運到很遠的地方銷售,乃至行銷全國。奢侈品在商品總量中仍佔一定比例,造就了蘇州在洪武后農業、手工業、商業十分發達,小鎮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許多富人攜帶重金,積極從事商貿活動,於蘇州而言,農業慢慢被商業所取代,加上老朱家怒其為張士誠守,”而沒收的大批富戶的田產,叫“抄沒官田”,不僅官田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賦額更高。令官田起科毎畝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毎畝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毎畝八升五合五勺,……抄沒官田毎畝一斗二升”。洪武以後,官田總數量極大地超過民田。到宣德年間,民田生產的糧食只佔十五分之一,官田是民田的十四倍。蘇州一府六縣的稅額,就超過了浙江66縣的稅額。其實,無論是官田還是抄沒官田,也還是租佃給農民耕種的。農民承擔不了如此之高的賦稅,紛紛逃離,以致大批土地拋荒,糧食減產,稅賦無法足額徵收,逋賦也就越來越嚴重,這樣造成的後果,反而促進了蘇州商業的繁榮,使得蘇州依賴農業上越來越小,而對商業上越來越大,但老朱家對商業的認知不足,自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把商業稅率定成三十稅一,還特意規定官紳不必納稅,商業稅如此之低,恆古未有,這讓蘇州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