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14章:山僧不識英雄主,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父皇此詩彰顯大英雄本色,叫人好生敬佩?”
這女子所唱的四句曲子,乃本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作,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一戰,以少勝多擊敗陳友諒水軍,次日黃昏時分微服私訪至紫金山上的禪寺,主持看其煞氣很重,就詢其姓名。朱元璋不答,題詩一首而去: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霸氣和殺氣滿溢紙上。不久,朱元璋與南京登基為帝,想起當年的這首詩詞,便將當年的寺僧召到南京,詢問當時題在壁上的這首詩尚在與否,這個寺僧不敢隱瞞,說已擦掉了。朱元璋聞聽大怒,要殺掉這個寺僧,這個寺僧也是個聰明人,當日見朱元璋氣度不凡,暗暗做了準備,此時看皇帝詢問,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的詩雖已不在,但小的在御製詩後寫有四句。”“你寫了什麼?”朱元璋大聲責問,老僧道:“寫的是‘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只恐鬼神愁。嘗將法水輕輕洗,猶有餘光射鬥牛。’”朱元璋聽罷轉怒為喜,一笑釋之。這事兒發生鄱陽湖大戰之後,事情又是英雄的事,所以在鄱陽湖一帶流傳很廣,便是大明開國六十載,仍有人時時提起這樁趣事。
那老者一番感慨後,便沒再多言,倒是坐在對面的中年漢子眯著雙眼,敲打著手指將這一曲來來回回聽了兩遍,才輕輕吐了口氣,道:“曲子好,人唱得也好,此地,此景、此曲、此人,算上這座別具一格的江南小樓,真恨不得就這麼一直聽下去,看下去才好?”
那老者本低著頭思索什麼,聽了這話兒微微抬頭看了中年漢子一眼,微微一笑道:“怎麼?堂堂魏國公怕了?”
這兩人不是別人,一個是當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碩果僅存的皇子——十七王寧王,另一個則是魏國公府當家的魏國公徐顯宗,依大明的規矩,藩王不可私自出自己的封底,雖說十七王爺算上輩分是當今聖上的皇祖,可天家沒親情,規矩就是規矩,誰都一樣,所以寧王固然德高望重,卻也不敢以身犯險,只好委屈魏國公從南京秘密趕來此地說說話了。
徐顯宗淡淡一笑道:“怕?當然怕,此人年紀輕輕,以一己之力,將完全落入你我掌握的蘇州城愣是這麼奪了回去,其手段,其心計無不讓人拍案叫絕,短短兩年的功夫,富戶的田給退了,物價給平了,雪災,水災愣是半分影響都沒有,就連你我不好看的商業稅愣是被他辦成了,這天下似就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卑職走南闖北見過的人不少,敢做事,做大事的官兒也有不少,但似這等完全看不透的人還是頭一次,焉能不怕?”
寧王默默的聽著,其神情似在聽一件無關緊要的瑣事,時而從鼻腔裡嗯了聲,時而發出淡淡的微笑,時而頷了頷首,直到徐顯宗說完了,才將臉上玩世不恭的神情一收而空,一雙被歲月掩蓋的雙眼,發出懾人的光芒,沉吟了片刻,才緩緩的道:“本王不否認此人的手段不小,就連當年父皇不屑一顧的商業,他都有辦法說服皇帝重新撿起來,還壞了祖宗定下的規矩,向天下商賈徵收商業稅,這份能耐,縱是本王親自出馬,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可要說這事兒就此塵埃落定了,怕是為時尚早。”
徐顯宗心頭一動,看了一眼寧王,徐家是大家,算上各房的人數,少說也有百來號人,這麼多人吃吃喝喝,還要維持魏國公的臉面,單靠朝廷的那點賞賜是遠遠不夠的,況且自當年靖難一戰,徐家就此一分為二,雖說出了一後二妃兩國公顯赫家勢,可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人苦楚,他這一脈因走錯了一步,並不受待見。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