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11章:豎子不足與謀,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官兒似有些怨恨李匡、李時勉二人了,若不是受到他們的鼓譟,又何苦來吃上這份罪,如今可好好處半分沒撈著,還落下一個背信棄義的名聲,就連皇帝哪兒也對此頗有意見,可謂是得不償失了。
李匡、李時勉二人看著前一刻還慷慨激昂,口口聲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次眨眼的功夫,就一個個閉口不言了,非但如此,那一雙雙略帶埋怨的眼神,讓兩人感到心寒。
李時勉揚天嘆了聲,艱難的挪動了下巴,一字一字的道:“豎子不足與謀”。
眾人都是人精,哪裡聽不明白這番話的意思,但在這時候誰也沒去與他計較,本就沒想與你謀劃,只不過是來走過過場而已,趁機在朝中撈點資本,如今資本沒了,斷然沒有繼續下去的道理,況且眼前的形勢已經明白在這裡,皇帝心意已決,自己再反對,非但是無君無父,甚至阻礙天下大計這樣的罪名就落實了,這幫錦衣衛抓了你,你還能繼續反對麼,縱然退一步說,這幫錦衣衛不抓你了,可你再反對,皇帝就能收回命令麼,只怕未必,鬧騰下去的結果就是兩虎相鬥,必有死傷了,皇帝是什麼人,他們可心知肚明,縱然所有人都反對,未必能要了他的性命大不了換一個人當皇帝而已,這天下還是朱家的,而自己就不同了,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之,妻兒、父母、親朋好友為此付出太多,豈能為了這麼點芝麻大的小事,丟了頭上的烏紗帽呢?
今日這事兒,要說有更大的官兒也不錯,畢竟有一個領頭的,出了什麼事兒,有他們在上面頂著,下面再怎麼鬧騰也不怕,可內閣不說,便是六部尚書侍郎一個都沒有,光靠著一幫言官御史能成什麼事,所以這事兒從一開始他們就沒什麼勝算,鬧騰下去最好的結果,不過日後史家的筆端能記錄今日這件大事上稍作記錄一筆,可人都死了,再大的虛名又有何用,再說了能不能記還兩說呢,為了這麼一個不確定,又危險重重的事情丟了遠大的前程,丟了自家的性命,著實太傻了些?
這麼一想,眾官兒越發覺得這事兒不靠譜,紛紛退了出去,只不過眨眼的功夫,剛剛還黑壓壓跪著百來號人,便退了乾淨,彷彿剛才他們根本不曾來過一般。
為首的錦衣衛看了看一臉沮喪的李匡、李時勉二人,冷聲喝道:“帶走!”
這一番折騰,差不多到了午後,宣宗先是考察太子的學問,此後又因午門之事一耽擱,竟錯過了吃飯的時間,這會兒剛放下手中的奏摺與太子一同吃飯,得到指示的御膳房一陣忙碌後,便將一盤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羊肉水晶角兒、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三鮮湯、豆湯、泡茶端上了桌子,按說這兩人吃不了這麼多,但這是宮中規矩,做多做少都做這麼多,太子與宣宗到是一同吃過幾次御膳,倒也不怯場,端端正正的坐在了太監安排的長椅上,伸長了脖子看了一眼,見桌子上沒有父皇喜歡吃的蛤蜊,立即喊來太監詢問。
身旁的太監面露難色,這事兒在宮中倒也不是個秘密,說是宣德初年初秋,官員獻上蛤蜊。宣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二十八枚,每枚錢主幹。宣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二萬八千錢,朕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從此不讓這道菜餚上宮中的宴席,這事兒皇帝明確告知太監,唯獨太子不知此時見他詢問,忙拉著太子的小手,道:“蛤蜊沒有就沒有了,何必大驚小怪的?”
太子道:“兒臣知曉這個是父皇最喜歡吃的,宮中的太監既不知?”
宣宗微微一笑道:“並非他們不知,是父皇不讓他們做罷了?”
太子似有些不明白,父皇既然喜歡吃蛤蜊,為何卻不讓宮中的太監去做給自己吃。
宣宗看太子一臉疑惑的眼神,笑著解釋道:“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朕如果日日吃了這蛤蜊,御廚就會想盡辦法讓朕吃上這蛤蜊,而朕知道這蛤蜊來之不易,卻花費不小,而天下的官兒為了討好朕,勢必會四處搜刮,到頭來還不是苦了百姓,為朕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朕才不忍心吃了?”
太子似有些明瞭,歪著脖子道:“兒臣知道了,這便是聖人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強加給被人?是不是這個道理?”
這一番理解雖顯得稚嫩,但不可否認從字面上來說,的確有這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