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199章:八方飲譽乾坤醉,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雙眼一亮,嘴角帶著一絲燦爛的笑容,衝著王振點了點頭,隨即挺起胸脯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開口接過王振的開頭道:“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伺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太子的聲音洪亮中透著稚氣,一番聖人之言誦讀下來,顯得朝氣蓬勃。

王振不等他背誦完畢便大聲叫了三個:“好,好,好!你背的都比先生都好了,皇上一定滿意的?”

太子道:“這都是先生教得好?”

王振道:“不,不,這是殿下聰穎,可不是奴婢教得好?”

太子道:“不是的,是先生教得好才是?”

這主僕二人你來我往的謙讓不可開交,便聽得遠處鐘鼓樓的鐘聲“當!當!當……?“響了六下,兩人立即停止了爭論,太子扭頭看了一眼鐘聲的方向,吐了口氣,對王振道:“時間到了,我們去吧,可別讓他們久等了?”

王振看了一眼鐘鼓樓的地方,提醒道:“做臣子的多等一會兒又有什麼關係?太子還怕他們說什麼不成?”

太子道:“先生忘了,你不是時時說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孤為太子國之儲君,哪能做出言而無信的事情來呢,這豈不是與聖人,先生的教誨不符?再說了那些大臣等孤那是因孤是太子,迫於父皇的威嚴,他們不得不等,可心裡未必願意,他們嘴上不說什麼,心裡還指不定如何罵孤不懂事呢?”

王振呆了呆,有些驚訝的看著眼前的太子,這幾年來他可是看著太子長大的,太子固然是天資聰穎,但他一直把這看做是生在帝王家的緣故,不曾留意,如今看來是他的疏忽,帝王家的殘酷固然可以讓這個六歲的孩子聰穎早慧,但那份見識卻不是人人都有的,一個六歲的漢子能看出這一點,就單單不能用聰穎來形容他了,六歲年齡掩蓋的睿智,此時此刻展露無遺了。

見王振遲遲沒說話,太子有些奇怪地扭過臉來看了一眼先生,略顯擔心的問:“先生,你不說話,是不是孤這話兒說錯了?”

“不,不,殿下說得太對了,君無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則不能守國。所以古代聖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鄰。善治國者,不欺其民;善齊家者,不欺其親。殿下小小年紀便能明白這個道理,實乃天下之福,大明之福啊!”醒悟過來的王振大聲道。

太子到沒想到自己這一番話竟引起了王先生的讚揚,頓時滿臉的歡喜,正要說什麼,卻聽得王振笑著道:“殿下這天不早了,殿下可不能光說不練?”

太子立即恩了聲,道:“先生說的是,孤這就去?”

主僕二人出了東宮,早有各種儀仗迎了上來,雖說只有六歲,但這樣的陣仗卻沒少見,只見他收起方才的嬉笑神色,一本正經的走了過去,在眾太監侍衛的攙扶下坐上了早已準備的玉輅,王振跟在身後,看著自己這個得意的弟子年紀不大,但舉手投足之間頗具帝王之氣,讓人小瞧不得,非但是他有這樣的感覺,他斜眼看了一眼四周的侍衛,太監多半是垂首而立,不敢直視,不由得暗暗感慨了一番。

隨行的太監扯開了嗓子喊了兩聲,龐大的儀仗隊伍方才緩緩往大本堂而去,王振忙收起心思,急急忙忙跟了上去。

皇太子出閣讀書的規矩,是朱元璋定下的,這位洪武老皇爺出身窮苦人家,自己沒讀過多少書,與戰亂中學了一身本事,對於詩書看得極重,所以登基之初便定下了被不少規矩,其中宮廷教育的規矩最多,主要是針對兩塊,一塊是針對皇帝本人的日常教育,這一點他在位時便做出了榜樣,不管在爭奪江南的時候,還是與韃子交戰的時候,但凡有了空閒,便令身旁的才學之士李善長、劉伯溫、宋濂給自己講學,做了皇帝后,更是延續了前朝經筵傳統,並作為子孫後代必須遵循的規矩,其用意在使帝王的講學不致間斷,以收持之以恆之效。明人十分注重經筵,視為講學第一事,認為:“經筵一日不廢,則聖學聖德加一日之進;一月不廢,則聖學聖德加一月之進。蓋人之心思精神有所繁屬,則自然強敏。經筵講學,正人主開廣心思,聳勵精神之所也。”他本人更是學習不斷,“經筵”幾乎天天開,每天都召集文臣儒士前來,探討歷代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