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17章:殺盡江南百萬兵,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王點了點頭道:“本王問你大明商業如何?”
徐顯宗沒想到寧王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微微楞了一下,一時竟不知該如何作答,但他畢竟是徐家之後,堂堂的魏國公,處境不變的風度還在,稍作沉吟,便有了思緒,道:“我朝洪武來自民間,自登基之初,便重農抑商,曾說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無不耕之民,室無不蠶之女,水旱無虞,飢寒不至。自什一之途開,奇巧之技作,而後農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之,欲人無貧,得乎?朕思足食在於禁末作。把商業視為農業發展的嚴重障礙。抑商之意溢於言表,為了防止商人隊伍擴大,千方百計阻止農民經商。蘇、松、嘉、湖、杭五郡地狹人稠,“細民無田以耕,往往逐末利”,洪武三年,“令五郡民無田產者在臨濠開種。採取移民屯墾的方式阻斷無田農民的經商之路。商業便一直是我大明的末業,不為人所看重?如今商業雖有發展,但也因城池而言,南京、北京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西安是西北重鎮,南北大運河沿岸,出現了清江浦、濟寧州、臨清州、天津衛、河西務等一大批新興商業城市;在古老城市之間及周圍,陸續出現了一批新興的中小城市看著是不錯,可王爺也該知道,這些表明的風光多半都在大商人的手中,那些小商人因身份地位的緣故,並不理想,甚至許多還不如百姓?”
寧王點了點頭道:“國公分析所說正是本王所想的,洪武爺以雄才偉略掃平天下的,登基為帝,其眼光絕非你我能看得明白的,他曾說過,古先哲王之時,其民有四,曰士農工商,皆專其業,所以國無遊民,人安物阜而致治雍雍也。朕有天下,務俾農盡力畎畝,士篤於仁義,商賈以通有無,工技專於藝業。所以然者,蓋欲各安其生也。然農或怠於耕作,士或隳於修行,工商或流於遊惰,豈朕不能申明舊章而致歟?抑汙染胡俗尚未革歟?然則,民食何由而足,教化何由而興也!爾戶部即榜諭天下,其令四民務在各守其業。這固然表明了父皇重農抑商的政策,但你細細體會,便會發現父皇的用意實在太過久遠,非你我能看的明白的,大明以農業立國,必定重農,但自古天下的農民居多,商人畢竟是少數,在老天爺不給臉的年月,百姓獲利不易,相對商獲利則易!二農業是大明賴以生存的命脈,是關乎數千萬百姓活命的基礎,大明江山長治久安的根基,若人皆趨於利,如果農民轉向其他獲利行業,作為百姓生存基礎的農業就會動搖,弄不好危機了大明江山。元氏閽弱,威福下移,馴至於亂。韃子的江山,就是因朝廷集權渙散,民間的勢力強大,才釀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戰亂,碰上了昏君,天下文風而動,江山勢必飽受影響,一旦君王解救不及時,其結果如何可想而知了,商人心思活絡,凡凡事以利為先,若朝廷不加以壓制,在地方上必是盤根錯節,必成尾大不掉之勢,與江山鞏固而言,大大不利,這也是為何,父皇登基之初,就下令把江南14萬戶民眾遷到他的老家安徽鳳陽,其中有很多就是富商地主,據記載三吳地區的巨姓大族離開故土後頓成離水之魚,資產全數流失,在數年之內,或死或遷,無一存者,這並非父皇心狠,實則是為了朝廷大局顧慮才不得不如此做,在定都南京後,父皇又先後分兩次,把天下萬戶富商遷居到南京,這幾乎是對商人一次致命的打擊,以至於整個洪武一朝商人可謂是慘痛的日子。”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