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16章:只管嘵嘵問姓名,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在徐家退出三萬畝良田後,知府,縣令都很知趣的放過了徐家,而徐家也避免不要的麻煩,樂得清淨,所以南京的大戶富戶也在退田,可力度就要小了許多,這其中還是徐家從中起到了調和的巨大作用。
此時聽寧王提起這事兒,面露自嘲的一笑,道:“有了蘇州的這個榜樣,南京的那些官兒不做才怪呢?”
寧王嘆了聲道:“這才是此人的可怕了,偌大的江南,本如這鄱陽湖的湖水一般,不起任何的波瀾,此人不過在蘇州劈了一劍,便引起了滔天巨浪,湖面再難以恢復平靜了,非但你的南京,就是本王的南昌,也被迫退出了不少良田,實乃可恨至極?“
比起徐顯宗的困境,寧王可就要難過得多了,不說這位王爺多才多藝,就是其名望地位足以引的朝廷容不得半分馬虎,住在深宮大院的哪位,但凡有任何的機會,絕不會放過任何打壓的機會,被楊崢帶起來的風浪,無疑是最好的機會,所以江西的浪潮,比起南京就要大了多,短短半年的功夫寧王府少說也退出了四萬良田,許多昔日永樂賞賜的良田,也一併退了出去,至此那幫挨千刀的官員才就此放過了他?”堂堂十七王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一身的武功足以縱橫天下,何時受到這種閒氣,雖說事情已過去差不多半年多了,可說起來寧王仍是一臉的怒氣,看得出這位王爺內心深處氣得可不輕。
寧王重重哼了聲,並沒有停下的意思,道:“如果說以況鍾這把倚天劍迫使富戶大戶退了良田,斷我等土地兼併,那麼建議皇帝徵收商業稅,可就是對你我乾淨殺絕了?”
徐顯宗看了一眼寧王,遲疑的道:“王爺此話言重了吧?”
寧王哈哈一笑道:“言重,一點都不言重,你我雖貴為皇親國戚,可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得吃喝拉撒睡,一大家子人怎麼辦,靠田租固然可以過好日子,可比起商業這點又算得了什麼,你們徐家商家遍佈南京,蘇州、就連海上都有涉獵,此人先開海禁,讓海上貿易不再成為你我這等皇親國戚的特權,再以商業稅打擊,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三十取一的稅收是不高,可所收的品種比起洪武、永樂時多了不止一倍,還有茶稅行茶引制。朝廷令商人到產地買茶,商人要繳清“錢引”才能運茶販賣,沒有茶引的,視為私茶,官家要“告捕”的。朝廷規定:每引茶100斤,納引錢200文,這數目還低麼,還有市舶司商船出海,必須向它申請、具保才能通行。否則貨物將遭沒收,人員被懲處。外國商船到達中國港口後,必須立即向市舶機構報告,由它派員上船檢查。一般徵收其貨物的十分之一作為入口稅,這不算,還規定某些貨物為禁榷物,全部由市舶機構收購,其他貨物也收買一部分,總稱為“博買”。抽解和博買來的貨物,一律送朝廷,這算什麼擺明了斷絕了我們的出路?”
徐家這些年所依靠的固然是商業,更多的來自海上走私,如今雖說朝廷開了海禁,但市舶司的規矩也跟著改了不少,海上貿易反而不如先前那麼好做,各種海關稅足夠徐家頭疼了,所以一聽這話頓時面上不好看,憤怒的道:“哼,姓楊的變亂成法,沽名要譽難道就沒人整治他麼?”
寧王道:“此人很是聰明,蘇州所作所為看似是變亂成法,沽名要譽,實則做了不少好事,單說迫使富戶大戶退田,好的可不是百姓那麼簡單,這些富戶大戶仗著家中特權不少免去了不少賦稅,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肥了自己,虧了朝廷,而土地重新回到百姓的手中,耕種有其田,朝廷有其稅收,就我那四哥留下的亂攤子,朝廷的戶部根本就沒多少銀子,蘇州身為江南富裕之地,自古就是賦稅重地,這樣的一個賦稅重地,卻從永樂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糧三百九十二萬石;松江府,從永樂十三年至十九年不得不免徵幾百萬石。宣德初年,蘇州府累計拖欠至七百九十萬石,這麼巨大的數字,朝廷大臣們雖不說,但其中貓膩豈能看不明白,只不過蘇州府是大郡,公務繁劇,加上多年吏治敗壞嚴重,官員與各大豪門地主相互勾結得厲害,尋常的官兒難以壓制蘇州,才任由蘇州的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當今聖上登基銳意進取,新官上任三把火,未必只針對官員說的,皇帝一樣適合,蘇州府的人口和稅糧超過當時的全國任何一個府,蘇州府治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蘇州府稅糧的徵收情況也會直接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如此一來,蘇州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就不言而喻了,從宣德三年始,所派遣的官員多是況鍾、楊崢這等敢作敢當的官兒,他們年輕,有才幹,有拼勁,廉潔自律、來蘇州這塊汙濁之地最合適不過了,朝廷這兩年看似對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