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04章:其人皆尊崇富厚,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左lian說治學意向、方略和內容,下聯卻是治學的情趣、風雅和品格。你若說沈家是書香世家那就打錯特錯了,沈家祖上不過是做買賣的,傳到沈萬三這一代,啊秀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沿至於今,竟以求富為務。”沈萬三(富)的父親從湖州南潯鎮遷居到長洲縣東蔡村以後,辛勤耕作,充分開發了當地大片拋荒的肥沃田土。
由於經營得法,佔田日廣,沈家轉為招集佃戶、出租田地、僱傭長短工和發放高利貸的大地主,到沈萬三兄弟主持家業時就已經擁有地跨數縣的良田。傳至沈達卿一輩時,沈家“產益廣、貲益饒”,有史籍稱其田產多達數千頃。硬要說的話,也只能算是商賈世家罷了,但這府邸可不是商賈能住得上的。
此時的書房裡,沈衡穿著一身青色儒袍,袍子是用蘇州最好的宋錦製作的,蘇州屬江南東道,絲綢貢品數量最多,土貢有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韓愈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當時有“蜀桑萬畝,吳蠶萬機”的說法,形容長江流域蠶桑紡織業的發達,在眾多的絲織品當中,尤以宋錦最金貴,這種錦從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晉末,因五胡亂華導致漢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謙之從蜀地引用織錦工匠在丹陽(與南朝劉宋都城南京相鄰)建立東晉南朝官府織錦作坊鬥場錦署,使蜀錦技藝傳到江南。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在杭州設立一手工業作坊,網羅了技藝高超的織錦工三百好幾十人人。北宋初年,都城汴京開設了”綾錦院”,集織機四百餘架,並移來了眾多技藝髙超的川蜀錦工作為骨幹。另在成都設”轉運司錦院”。
南宋朝廷遷都杭州後,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將成都的蜀錦織工、機器遷到蘇州,絲織業重心逐漸南移。兩宋時在蘇州、杭州、江寧等地設織造署或織造務。宋代,江南絲織業進入全盛時期,蘇州出現了一種非常細薄的織錦新品種,是理想的書畫裝裱材料。從宋代留傳下來的錦裱書畫軸子來看,宋錦在當時已有“青樓臺錦”、“納錦”、“紫百花龍錦”等四十多個品種。南宋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幀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至於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可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小錦四類。重錦有四五十種花樣,其中以龜背龍紋、金線如意、雙桃如意、福壽全寶、梅蘭竹菊、定勝四方等。重錦又稱“大錦”,花作退暈,金勾輪廓,是宋錦中最名貴的品種;細錦在四方連續、六方連續、八方連續骨式內新增小花,分別稱四達錦、六達錦、八達錦,用作衣物;匣錦最薄,又稱“小錦”,顏色素淨,用作書畫、錦匣裝裱。沈衡這一身儒服,可是正兒八經的“大錦”,花作退暈,金勾輪廓,這種有時無價的東西,按說他一介商人是弄不到手的,可他弄不到徐家弄得到,這次他來蘇州不過短短一個月的功夫,愣是讓蘇州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就是他成功的挑起了蘇州的糧價、當鋪、票號參與這場價格大戰中,讓蘇州這場混亂更大,更持久,可以說商業上混亂,已成功滿足了徐家的要求,作為賞罰分明的徐家,自不會虧大了沈衡,得知他喜好宋錦,稍作動用了些手段,弄了些宋錦來給沈老爺子做了這麼一件儒袍,這種別出心裁的獎賞,自是獲得了沈老爺的歡喜,白日不好傳出去做買賣,會客商,到了晚上回到了自家中,沒了旁人,也不怕人說閒話,這不就穿上了。
常言道,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穿了這身儒袍,沈老爺子還真覺得自己就是個剛剛致仕回家的官家老爺,言行舉止頗有幾分儒家氣息。
此時他坐在堂中的竹椅上,焚一爐檀香,泡上了一壺洞庭碧螺春,焚香嫋嫋,茶香四溢,杯中茶湯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瀰漫著特有的香味。
沈老爺子一杯茶湯喝了乾淨,眼看著孫兒,將文房四寶鋪好了,這才放下茶杯,微微卷起了袖口,走了書案前,沈過一隻還不算枯瘦的手臂,抓起了一隻湖筆,輕輕在硯臺裡添了一下墨汁,手腕一翻,便在雪白的紙張上龍飛鳳舞起來。
按說一個做買賣的人,最精的應是算計才是,琴棋書畫那是文人墨客該玩的東西,怎麼也不該是眼前這一身銅臭的老頭該做的,事實上並非如此,沈衡自小聰穎,記憶力很強,他每日能讀誦書籍千餘言,博聞強記,早些年著實讀了不少書,要不然他也不敢去科舉,要不是沈家身份是大明的忌諱,憑著他一身的才學,未必就不能在科舉道路上一展身手,只可惜因為祖上的關係,一身的本事沒了施展的機會,這始終是沈衡心頭無法抹除的傷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