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遠方所見,逆臣,蟲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了秦君片刻後,卻再次開口了。
“沒想到張兄竟是親派秦前輩前來送信,但不知張兄除了遣秦前輩送信之外,可還有其他之事要交代於我嗎?”
秦君收起了心中的思緒,搖了搖頭,說道:“少爺除了遣派在下送信之外,並沒有其他安排,少爺曾言,他所思所想,已是盡數寫於信中,以蕭大人之智,必然可看得透徹。”
聽到秦君的回答後,蕭漠眼中閃過一絲失望,點了點頭剛準備說些什麼,卻聽秦君又說道:“不過,少爺也曾言,蕭大人這些日子以來畢竟是身在上元城,一心與草原聯軍相戰,對如今我大楚北方的形勢,必然無法瞭解的太過清楚,而在下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跟隨在少爺身邊遊戰於北方,如若蕭大人您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地方,問在下就是,在下必然知無不答。”
聽到秦君的話後,蕭漠點了點頭,嘴角不期然的露出一絲笑意。
張衍聖對蕭漠很瞭解,知道一旦涉及大事,就算他說些什麼,再怎麼言辭旦旦,蕭漠也絕不會盡信,索性除了隱諱的講出自己的擔心之外,其他什麼都不說。只是讓秦君講出他的所見所聞,有著怎樣的結論,讓蕭漠自行推測。
反正秦君所講的這些,張衍聖所帶領的上萬將士皆是瞭解。日後蕭漠可輕易的查個明白,做不得假。
想到這裡,蕭漠也不再多說,開始向秦君詢問起這些日子以來他和張衍聖的種種境遇了。
先是詢問張衍聖收攏楚朝北方殘兵的種種細節,所遭遇的種種困難,然後又瞭解了一番張衍聖這些日子以來的種種戰果,就這般一問一答間,很快的,蕭漠開始問到了張衍聖與八賢王田徵相遇的事情。
“你們和八賢王是在何處相遇的?當時情況如何?”
蕭漠看似不經意的問著,但眼神間的專注。微皺的眉頭,與之前迥異的神態,已是盡顯將他的在意。
而秦君卻是彷彿毫無發覺一般,依舊如之前般垂首答道:“回大人,我們是在三河城處與八王爺相遇的。當時我們剛剛攻陷了嶺南城,修整了半日後,就直撲三河城而去,卻發現三河城頭上旌旗遍佈,戒備森嚴,僅巡城將士,粗算之下。就不下千人,三河城之西,又有三處萬人營寨,也是多有戒嚴。初見如此大軍,我家公子也是心中疑惑,派斥候查探之後。卻發現周圍駐軍竟多是楚人,但內中卻又夾雜著無數赤胸皮裙的野族騎士,雙方雖然共處一處,和平相處,卻又涇渭分明。隱隱敵對,直到事後我們發現了八王爺的軍旗,才明白了是自己人。又觀察了一日形勢之後,才與八賢王的大軍匯合。”
“當時八賢王手下軍隊狀態如何?可有疲頓之勢?旗下大軍整合情況又如何?”
蕭漠又問道。
秦君答道:“回大人,當時八賢王的大軍已是多有休整,整合也是結束,軍勢齊整,並無疲頓之態。”
蕭漠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眼神卻是愈加深沉。
按秦君所說,三河城戒備森嚴,旁邊又建有三處可容萬人的營寨,而手下軍隊更是得到了充足的整合休息,這般佈置很顯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可以想象,當時八賢王率軍達到三河城處,至少已有了三五日時間。
而在這些日子中,八賢王明知前方草原聯軍肆虐,卻不僅沒有率軍前去殺敵,反而安守於三河城內,大有觀望形勢之意,卻是為何?
如若說,八賢王之所以深入草原大殺四方,只是激怒之間沒有想到種種後果,或者以為楚朝無法抵擋草原聯軍,指望草原聯軍得到訊息後引軍回援,減少前方楚軍的壓力的話,那麼事後又為何要在三河城按兵不動?
沉思片刻後,蕭漠又問道:“你是說,當時八王爺手下,至少有三四萬大軍?”
秦君搖頭道:“當時八王爺手下之軍,並不止三四萬,當日平型關被破之後,八王爺帶領三千餘殘兵深入草原,而大將軍梁守,則另帶近兩萬大軍逃於平谷之中隱遁,事後八賢王回關,除了身邊所帶的三千軍士之外,另有近兩萬野族騎士相隨,而大將軍梁守則是不知從何處得到了訊息,很快就與八賢王之軍彙集與一處。其後八賢王又如我家少爺一般到處收攏整合北方各地的楚軍敗軍,粗略的算下來,手下軍士,至少已是有五六萬之巨。”
大將軍梁守,乃是軍戶世家出身,被八賢王所提拔,十餘年來青雲直上,卻是八賢王在軍中勢力的代言人之一。
想到這裡,蕭漠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麼,在當時,八賢王手下之軍,哪些位於三河城內?又有哪些安頓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