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聰明之人(完),逆臣,蟲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張衍聖的將來,他為什麼這麼做?

無關乎理智或者信任,僅僅只是因為,張衍聖是他的孫子!!

然而,事情畢竟詭異,而且多年來文先生又從未錯過……

所以,張謙沉默良久後,終於喚來一名隨從,厲聲吩咐道:“馬上將子佳喚來見我,不得耽擱!!”

那名隨從聽到張謙言語嚴厲,身體不由一顫,連忙應是,不敢耽擱,匆匆而去。

文先生嘆息一聲,又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王翰,說道:“丞相,雖說子佳少爺的事情更加重要,但八賢王入朝參政的事情,卻也是當務之急,還請丞相大人切不可因此而心亂,早做謀劃為好。”

張謙明白文先生的意思,同樣轉頭看向了王翰。

此刻王翰正被一眾文武圍住,接受他們對於自己談判成功的恭賀,氣派依然——雖然對於自己失了聖寵心知肚明,但他顯然不想讓更多人探知這一點。

注意到張謙的目光,王翰轉頭對視,點頭微笑,張謙也同樣是客氣的額首示意,氣氛融洽,但口中卻是說道:“文先生不用擔心,我們的佈局,馬上就要完成,到那時,必然會讓這王翰再無翻身的餘地。”

隨著王翰失了聖寵,張謙吞食王翰的權力,已是必然。

只是,隨著八賢王即將入朝主政,這般步驟,卻是必須要加快進行。這樣一來,無論是為了日後能集中全力與八賢王相抗衡也好,無論是守住自己的勢力範圍,將王翰的勢力轉交於八賢王也好,都可從容應對。

畢竟,以八賢王多年來所積累的聲勢,以及楚靈帝對他的信任,一旦入朝參政,想要架空他,是完全不可能的。

聽到張謙的回答,文先生點了點頭,卻是告辭道:“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了。丞相在這裡應對就是,我且去佈置一下,看看能否得到什麼訊息。”

“有勞先生了。”

張謙嘆息道。

他知道,文先生想要查探的訊息,自然是張衍聖離京後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諸般經歷。

坐在轎中,隨著轎子的晃動,文先生閉上了雙眼,一片沉思。

並非在思考張衍聖或者八賢王的事情,手中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他不喜歡做這種無用功——從某方面而言,他雖然才智絕頂,但卻最為吝嗇自己的腦力心智。

事實上,此刻的文先生,正在回憶二十年前,他出師之時,其師父對他的叮囑。

文先生的師父是一位隱士,雖然驚才豔豔,卻少有人知——就像世人不知道文先生的姓名來歷,只知稱呼其為“文先生”是一樣,他也不知道這位隱士的姓名來歷,只知道稱呼其為“老師”。

隱士共有三位弟子,文先生並不是其中最為聰慧的一個,也不是其中最為刻苦的一個,但最早出師人是他,唯一得到該隱士嫡傳的,也是他。

那一日,文先生在他的兩位師兄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注視下,來到了那位隱士的房中,作為離行前最後的告別。

進入隱士的房間後,文先生剛剛跪下,尚未發言,那名隱士已是當先說道:“文華,今日是你出師之日,也是為師正式將你列入門牆之時。”

文先生當時年紀尚青,尚無今日的深沉城府,聽到老師的話後,頓時就呆住了。

他不明白,自己不是在八歲時就已經拜這位隱士為師了嗎?為何歷經十二年,今日直到出師之時,才反而算是剛剛入門?

察覺到文先生的疑惑,隱士笑著搖頭,悠悠道:“痴兒,若為師早已經將你列入門牆,收為嫡傳弟子,為何當年未讓你行拜師禮?為何這些年來一直對你隱瞞姓名來歷?甚至,你連我門的傳承祖師都不知曉,又怎算是為師的弟子?這十二年來,為師雖然傾囊相授,但實際上,只是對你的一種考驗罷了,你勿要責怪為師,這也是本門的規矩,當年為師也是如此。”

當時,文先生雖然震驚,但對該隱士的崇敬,卻讓他沒有考慮其他,只是再次跪在那隱士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拜師禮,奉上拜師茶。

隱士笑著接過拜師茶,輕輕品了一口,接著說道:“你既然已被列入門牆,關於本門來歷,為師也不瞞你。本門名為‘帝儒’,乃是儒家的分支,專習帝王之術、攻心之策,關於這一點,我想在這十二年來,你應該早有了解。本門祖師,乃是魏朝太尉賈詡,傳承距今,已有七百餘年。而為師姓高名彥,雍州人士,乃是本門第三十三代傳承,一生無名,少有作為,這些你記住即可,離山後也不用特意打聽。”

說話間,高彥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