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歸朝封賞(上),逆臣,蟲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起了嵩山書院院長牛語賢對他的寄言。

如若不是蕭漠早已習慣於將自己放在旁觀者的位置上,且一向生性淡漠,並不看重名利,此時此刻,恐怕已是淹沒在榮耀與無盡的歡呼之間,飄飄然而不知所以了。

或許是經過了上元城之戰的鍛鍊,經過了片刻的茫然後,蕭漠卻是從自己方才的些許經歷,以及周圍的環境,想到了許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按理來說,此次與草原蠻夷之戰,我禦敵於上元城之外,最終逼得草原蠻夷主動稱臣求和,自然是功勳為首;八賢王戰於敵後,屠草原之民無數,並收回了長城險地,以及淪陷之城七座,功勳稍次之;張衍聖雖然也是戰於敵後,收復淪陷之城九座,殺敵萬餘,屢建奇功,功勳僅次於我和八賢王,但原本預想中的功勳被八賢王無意間搶去大半不說,其事蹟也不應該這麼快就流傳於京中,為何此時此刻,京城民眾對張衍聖的歡呼,竟然絲毫不遜於我,更在八賢王之上?”

聽到周圍民眾的歡呼,蕭漠細辯一番後,突然心生疑惑。

事實上,蕭漠的事蹟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流傳的如此之廣,並有瞭如今這般的民望聲勢,除了蕭漠的事蹟與能力,本身就有著莫大的傳奇性之外,範祥所領導的暗營,在背後推波助瀾的作用,卻也是不可小覷的。

否則,與草原聯軍作戰的種種細節,盡皆是機密,連許多朝中大臣都不是非常清楚,楚朝民眾,又是如何會這般瞭解?

蕭漠禦敵於前線,尚且如此,張衍聖殺敵於後,行動機密,更應該功勳不顯才對,又怎會突然有了不下於蕭漠的民望聲勢?

想到這裡,蕭漠似乎想到了什麼,卻是轉頭向著當朝丞相張謙看去,卻見此時張謙也在細心聽辨著周圍民眾的歡呼,每當聽到有人高呼“張衍聖”之名時,臉上就會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絲滿意的笑意,心中卻是恍然。

“範祥所領導的暗營效忠於我,自然是要抓住一切機會為我爭取利益,而子佳身為當朝臣宰之孫,張謙未來的接班人,丞相府的勢力,自然也會不予餘力的為張衍聖造勢了,別說張衍聖在此戰中本身就立下了不小的功勳,一分功勞大可說成十二分,哪怕他在戰事中一事未成,張謙也有的是辦法為張衍聖爭功。如此說來,張衍聖有如此今日聲勢名望,卻是不足為奇,暗營建立未久,自然不能與丞相府的勢力能量相比。”

說起來,張謙雖然並沒有參與戰事,但卻也是此戰的獲益人之一,張衍聖有此功勞,從此前途一片光明,他本身後繼有人不說,其當朝臣宰的地位,更是變得牢不可破了。

想到這裡,蕭漠臉上卻突然露出一絲莫名笑意。卻是想到,張謙如若發現張衍聖在經歷了這場戰事後,心性竟然大變,不再是他先前所刻意培養的那個張謙二號,反倒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主張,神色是否還會像此時這般得意呢?

至於張衍聖此時的聲望絲毫不下於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本身,蕭漠卻並不在意。

蕭漠的功勳本就大於張衍聖,朝堂之中人所共知,這是無論如何也遮掩不了的。不久後蕭漠所得的封賞,也必然會比張衍聖高出一些,世人皆是人云亦云之輩,看到蕭漠所得到的封賞更多,蕭漠的聲望自然也就比張衍聖高了,卻是不必煩惱。

更何況,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蕭漠所追求的。

疑惑消除後,此時,蕭漠卻是想到了另一件事。

在剛才,楚靈帝步下御冕,迎接眾人時,對蕭漠、八賢王、張衍聖都是表現的寵信有加,但至始至終,卻是看也沒有看樞密使王翰一眼。

要知道,當時王翰就在蕭漠旁邊!

這很不正常。

畢竟,王翰是與楚靈帝相處了二十餘年的近臣,身為樞密使,朝中地位只有張謙可以並肩,在與草原聯軍簽署和約間,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按理來說楚靈帝絕不應該這般對待他。

那麼,只有一種解釋了。

“自上元城之戰前,楚軍連連失利,王翰這個掌管天下軍國大事的樞密使,卻是負有不可退卻的責任,雖然如今戰事已平息,最終更是逼得草原聯軍主動稱臣求和,但恐怕陛下心中,依然對王翰大為不滿,之所以沒有免去王翰的職位,恐怕也只是為了平衡朝中勢力罷了,畢竟陛下雖然一心向道,但這般平衡之術,也應該是懂得的……”

“然而,陛下對這王翰的不滿,卻也差不多積累到了極限了吧,恐怕日後再稍有什麼不對,王翰的位置,也就到頭了……”

蕭漠看著御冕的另一頭,王翰那略顯落魄的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