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九夷之論(下),逆臣,蟲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楚靈帝、張謙、王翰、十二王爺四人的注視下,蕭漠開啟那份僅留在手中的奏摺,在輕輕嘆息一聲後,緩緩解釋道:“陛下,這一份是八賢王在二十天前呈報的急奏,上面所說的,是左將軍無視敵情,不聽命令,魯莽的帶領六萬大軍到長城之外迎敵,然後在短短一天之內全軍覆滅的事情。”

聽到蕭漠的話後,場上眾人皆是臉色一沉,心中對那個左將軍恨的要死。

如果不是他魯莽行事,一口氣葬送了六萬楚軍,現在戰事大楚也不會如此被動,尤其是三萬騎兵全軍覆滅,使大楚守軍只能被動防守,短時間內再也沒有了反擊的力量。

然而,蕭漠所關注的,卻並非於此。

“但這篇奏章中,引起微臣注意的,卻是這一句話。‘蠻狄訓練有素,旗幟統一,配合熟練,致使我大楚六萬大軍,在短短一日之間全軍覆滅’。”

蕭漠指著奏章中的一句,緩緩說道。

“這一句話怎麼了?”

楚靈帝皺眉問道。

“蕭子柔是說蠻狄戰力驚人嗎?”

十二王爺也奇怪的問道。

另一邊,丞相張謙和樞密使王翰卻皆是身體一震,臉色已是隱隱發白,相互對視一眼後,張謙開口問道:“子柔,你的意思是說,這些敵軍,皆僅僅只是蠻狄中的一個部落嗎?”

張謙、王翰之前只是關注著楚朝六萬大軍在一日之間皆是覆滅的訊息,卻是直到此刻,才想到了內中的真實含義。

而隨著張謙的話聲落下,楚靈帝和十二王爺臉色也是白了。

蕭漠卻搖了搖頭,緩緩說道:“那倒不至於,按奏報上所說,敵軍足有十萬之多,在草原上根本不可能有一個部落能擁有如此之多的戰士,但很可能。所有的敵軍,皆只是蠻狄一族。而契丹、鮮卑、室韋等族並未參與到與我大楚的戰爭之中。”

“契丹、鮮卑、室韋等族雖然與蠻狄並非同源,但成長於草原之上,卻是一般的秉性。欺軟怕硬,反覆無常。據臣所猜測,恐怕那蠻狄在侵襲我大楚之前,為了增加把握,必然已是聯絡過他們,但他們應該是畏懼我大楚的強盛,所以並沒有答應,但現在我楚軍頹態盡顯,以那些民族的性子,恐怕也要忍不住來湊上一番熱鬧了。這些草原民族雖然實力遠不如蠻狄。但合兵於一處,兵力恐怕也有七八萬之巨,一旦他們也參與到戰事之中,我大楚所要面臨的壓力,也將會遠高於此時。”

話雖這般說著。但蕭漠心中更多的,反而卻是疑惑。

提防契丹、鮮卑、室韋等族的事情,蕭漠早在八賢王離京之前,就曾對他提過,以八賢王的見識,不可能沒發現此刻侵襲大楚的,僅僅只是狄族諸部落而已。一旦其他草原民族發現大楚軟弱可欺。必然也會偕同狄族引軍來犯。

但是,八賢王為何遲遲不將這般擔憂報與朝廷?

“子柔,如果事情真像你所說的那般發展,以你來看,我大楚又該如何應對?要向契丹、鮮卑、室韋等族派出使臣將之勸服嗎?”

良久之後,楚靈帝終於恢復了平靜。向蕭漠詢問道。

蕭漠再次搖頭,嘆息道:“估計已是來不及了,冬至將至,如果微臣所料沒錯的話,他們必然已經開始準備出兵之事了。更何況。現在形勢的發展,已不是區區幾個使臣可以改變的了……陛下,再增兵吧,在長城之險尚在我大楚手中之時,能遣派多少援軍就遣派多少,只要能拖到冬季降臨,天地降溫,敵軍冬衣缺乏,人困馬飢之際,形勢必然逆轉。”

遲疑了片刻之後,蕭漠終於說出了他所能想到的方法。

可笑的是,蕭漠此時所想出的方法,竟然就是在早朝之際,蕭漠本人最看不上的增兵之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蕭漠當真是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

但是,在聽到蕭漠的話後,無論是楚靈帝,還是張謙、王翰,卻皆是露出了為難之色。

大楚之軍共分三部分,即為拱衛京城的京軍,約有二十萬。守衛各大險要之地,又或者多亂之地的府軍,共有三十萬,然後就是守衛楚朝各地的衛所之軍。

楚朝擁有百萬大軍沒錯,但能調動的,卻是不多,大多都只是府軍,和少部分衛所軍隊罷了。現在,前後已是向北方各州調集了二十餘萬大軍,即使再能調遣,卻也不多了。

畢竟,二十萬京軍雖然最為精銳,但卻是不能動的,之前雖然已先後已向北方各州調集了一萬京軍,但已是極限,而這一萬京軍,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護八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