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大戰小籠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6. 熊孩子,開國之君,生煎包大戰小籠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兩支弓竟都是以桑柘為幹、牛角為角、牛筋為筋、魚鰾為膠。在如今的時代,實是造價昂貴的上等弓了。
好在李叔畢竟是山裡人,這桑柘是他自己上山砍的,牛角和牛筋是平時存的。魚鰾雖是花錢買的,可弓卻是自己做的,這才把造價壓了下來。
見韓長安一臉興奮地試拉那支小弓,李叔不由笑道:“這箭鏃是找劉官寶他爹劉允給打的。這鐵公雞,也不知怎麼回事,竟是窯門裡推出柴來了,居然沒找我要錢!嘿!”
那一百隻箭鏃只只明亮鋒銳,兩旁還印著寬窄深淺相同的凹槽,顯然是用了極好的鐵料,花了十分的心思來打磨。韓長安捧著那羽箭,登時沉默不語。
“時間緊,大的那支來不及刷漆了。等你到了京城,想法找些上好的桐油給刷刷。只要保養地好,將來還能傳給兒子。這兩支弓小的是兩石,給你現在用。大的是四石,等你長大了用。”李叔又道,“箭法的技巧師父已全教給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日夜苦練。長安,你是男子漢,不能永遠依靠別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在這世上立身!”
李叔這話樸實無華,卻實是金玉良言。韓長安恭恭敬敬地躬身一禮,沉聲回道:“師父教誨,徒兒銘記。每日早晚左右開弓五百次,徒兒定不敢偷懶!”
李叔滿意地點點頭,輕拍了韓長安的肩頭兩下。
無論韓長安如何不捨,卻也終究到了該上路的時候。翌日一早,韓長安便帶著狸奴準備出發。
哪知剛出家門,就看到村裡的小夥伴們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來了,就連平日裡總被爹媽鎖在深閨學刺繡的時意和鄰村的劉官寶也站在人堆裡。見到韓長安出門,他們即刻七嘴八舌叫著:
“長安!”
“長安哥!”
“師兄……”
告別的話,這兩日早已說盡。韓長安狠狠心,徑自坐進了馬車裡。
這群孩子們卻仍不願散去,亦步亦趨地又跟到村口。
韓長安無奈,只得自馬車車窗內探出身來揮手道:“回去吧!別送了,都回去吧……”
眼見小夥伴們非但不肯走,有幾個竟還哭了起來。韓長安只得擰身回到位置上,他努力壓住哭泣,硬聲命令六叔。“六叔,快走,別管他們!”
六叔瞭然地點頭,輕輕地在馬背上抽了一鞭。
看著馬車絕塵而去,這群孩子有的哭喊有的呆愣。唯有時意這小丫頭腮邊掛著淚,跌跌撞撞地走前幾步,突然哽咽唱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不一會,歌聲越來越齊、越來越響,所有的小朋友都唱了起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韓長安眼底滾燙,躲在馬車裡不敢露臉。觸上李承宗投來問詢的目光,他順口答道:“我娘作的。”
於是乎,連李承宗也掩面大哭起來。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轉眼間,韓長安離開李家坳已有三日。
李承宗感慨於親妹的文采,自不能坐視韓長安繼續這麼“少讀詩書”下去。於是,便在這一路上自發承擔起了教韓長安啟蒙讀書的任務。簡單問過韓長安的學習進度後,李承宗便決定自《書》開始教起。
哪知,這長安什麼都好,唯獨一聽這“之乎者也”就眼皮打架哈欠連天。李承宗這私人課堂開課還沒半個時辰,韓長安的腦袋已在窗框上磕了三下。
“砰!”
眼見韓長安的腦袋又砸到了第四下,李承宗終於住口,沉默地看著他。
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殺氣,韓長安用力撐開眼皮,猛拍馬屁:“舅舅竟連文字古樸艱澀的《書》也能倒背如流,外甥當真佩服!佩服地五體投地啊!”
李承宗自幼就是個學霸,自然看不慣韓長安這種明知基礎不牢還不肯笨鳥先飛的學渣,不禁沉著臉訓斥:“你娘生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經學百家樣樣精通,你這當兒子的……”
“我娘生前只願我這當兒子的平安健康,所以才給我取名長安。”韓長安不假思索地回道,“已過午時,舅舅,我該去練騎馬了。”
說完,他給李承宗揖了揖,便快快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