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龍井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章 不要安排我的人生49,快穿之萬界包租婆,一壺龍井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是秋收更忙碌的一波。
屯子裡大姑娘小媳婦都帶著藍頭巾包裹著腦袋在場院裡摔花生。
男的則拉著磙子壓黃豆高粱。
體力不好的各自領了一袋糜子回家,每天光著腳丫子各種揉搓。
然後六臺怪模怪樣的鐵傢伙就被大隊派了三輛馬車給拉到場院裡,那一天整個大隊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跑到場院來看西洋鏡。
“這是個啥東西?脫殼機?別扯犢子了,這鐵板子一頓攪合,還不得把花生都擠碎了?到時候別說交任務,連來年的種子都整不出來。”
“你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整不出來又不找你要。”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不就知道了?”
第一次實操由大隊長高海東演示。
眾目睽睽,幾乎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高海東忽然覺得十多年前自己做了三十泡子縣先進社員的那種光榮又籠罩在身上,他忽然有點激動,推著擠壓桿的手也有點抖。
有小年輕很有眼裡見兒往填料口裡加入了足夠數量的花生,高海東來回推動擠壓桿,隨著略微的塵土飛起,脫殼機裡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響。
“誒,誒,快看誒,動了,動了,花生,花生掉下來了,掉下來啦!”
越來越多的花生米從u型網篩子裡漏出來,整個場院沸騰了。
這可比人手剝快多了,雖然看高海東的樣子,推這玩意似乎有點費力氣,可莊戶人家出點力氣不是太正常了?他們寧可累點也不願意膩膩歪歪一坐一天的剝花生,尤其是用不了兩天,所有人的手指都會磨破,晚上睡覺時鑽心的疼。
與其零碎受苦遭罪,不如干脆一頓大累。
“來來來,把剩下那五臺都擺好,來五個爺們,一起整!”
“好咧!”
人群中傳來應和聲,很快走出五個人來一人一臺機器就位。
這邊幾個人也準備好了簸箕,將那些沒能順利從篩網漏出來的花生米和打碎的花生殼進行分離。
肯定會有花生被機器打成瓣子,但是總體來說數量可以接受,於是整個場院人歡馬叫的操作起來。
隨著大家對操作流程逐漸熟悉,一條半手工作業的流水線於焉產生,上機的,顛簸箕的,挑花生瓣子和小癟花生仁的,最後裝袋。
一天下來進行評估,的確可以節約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力。
農機廠負責記錄的工作人員在飽餐戰飯之後也滿意離去,得到詳實資料的農機廠廠長大手一揮,立即大批次生產!
別人都好說,銷售科新來的小科員梁建國已經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的工作妥妥的了,他的人生改變了,他不再是那個只能依靠家裡一群女人養活的廢物!
所以他一定要聽浩哥的話,聽甄姐的話,高舉甄浩大旗,人生充滿驚喜。
何小滿這邊也沒閒著,隨著第四次交易物資兌換給商城,她竟然獲利1103積分。
我的天吶!
居然是自己做任務賺取的兩倍還要多!
而這些積分直接可以兌換成本位面幣1103塊錢!
69年的一千塊錢,那是可以學習穿越重生人士去帝都屯四合院的價錢!
據何小滿所知,房價,尤其是地方的房價,在77年解禁沒有來到之前一直低迷得很穩定。
所以她不急。
反正知青下鄉第一年是不允許請假回家探親的,這些積分就先放著。
花生脫殼機的誕生讓高東海和老支書對陶小甄這個知青產生了盲目的信心,於是後面的冬天發豆芽創收在他們心裡也變得十分可行,因此兩人非常配合何小滿各種莫名奇妙的指令,比如趁著現在閒下來一批人去收割大坑地的蒲草和蘆葦。
如今看見何小滿,兩個老頭就像看見了迪迦,甚至問都不問她為什麼忽然要這些人去割蒲草,反正幹就得了。
這段時間十里八村的大隊長、生產隊長都紛紛跑來上溪大隊圍觀脫殼機,等到顯見脫殼機的效率之後有人當場就表示要去農機廠訂購,而更多的人則選擇觀望。
這些人的理由很簡單,東北一到冬天就貓冬兒了,一家領一麻袋花生回去剝,三四天就是一袋子,何必還要這樣花錢買機器?現在把活幹完了,漫長的冬季會有一小撮閒得蛋疼的社員不是聚眾賭博就是分散開去搞破鞋,令人頭疼無比。
還不如給他們找點活幹。
面對自家社員的質疑,高東海老神在在:“爾等閉嘴,山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