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清朝興起史,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宗實錄》卷五百一十九。
萬曆四十三年(1615)正月,遼東巡撫郭光復亦上奏說:
……至如柴河、靖安、三岔、撫安四堡邊外地,原系南關舊地,奴酋立寨開種有年,而上年驅令退柴河、靖安二堡地者,謂其逼近北關,以杜窺伺耳,但未曾立界,所以今春復來耕種。今奴酋遵我約束其文,願照界鐫碑,惟討秋收將熟之禾,以後再不敢越種。隨行兩道,待鐫碑後許之,即今將柴河、靖安、三岔界碑上鐫番字書,自四十三年春起,不許來種。……《明神宗實錄》內閣文庫本,卷四十三,轉引自《明代滿蒙史料·明實錄抄》。
兩疏講得十分明白,柴河等地,是哈達舊地,明不許建州侵墾(因為明根本不承認建州之並哈達),建州也一再上奏具結,並立碑於石,保證不來耕種,但說歸說,做歸做,不管是具的甘結,或是立碑為誓,都不管用,仍然年年派人侵墾收穫。就此而論,這個不許收谷的第五恨,又是強詞奪理,缺乏根據,難以成立了。
第六恨為偏聽葉赫之言,遣人侮辱建州,此事乃指萬曆四十二年(1614)四月明使入境而言。《武皇帝實錄》和《滿文老檔》皆載稱,萬曆帝遣守備肖伯芝來,“詐稱大臣,乘八抬轎,作威勢,強令拜旨,述書中古今興廢之故種種不善之言”。但究竟作何“不善之言”,二書未敘。此事,萬曆四十三年正月兵部復遼東巡撫郭光復奏疏時,有所評述。兵部說:“今日籌遼,必以救北關為主。惟是奴酋反覆靡常,頃撫臣提兵出塞,遣羈酋佟修養性為間諜,遣備禦肖伯芝為宣諭,諭之退地則退地,諭之罷兵則罷兵。……”《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二十八。看來,所謂“不善之言”,可能是肖伯芝宣諭撫臣意旨,責令建州退地退兵,不要耕墾哈達之地,不要攻打葉赫。照此說來,肖伯芝沒有什麼大錯。因為,明朝政府認為,建州本來就不應該並哈達墾其地,不應該一再用兵葉赫。努爾哈赤把此事列為明朝對他欺凌侮辱的切齒大恨,其理由似乎不太充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節“七大恨”(3)
第七恨為明朝責令建州退還哈達,恢復其國,褊袒葉赫,此事前已論述,談不上什麼恨。
總之,努爾哈赤所謂明帝欺人太甚的“七大恨”,只有第三恨伐木之爭,明朝全無道理,第一恨殺父、祖之仇,明朝應負其責,但不是無故蓄意殺害,而是“誤殺”,並且明朝還承認其過,有所撫卹和封賞,其他五恨,理由都不充分,根據比較薄弱,都難成立。
“七大恨”的具體仇恨,固有很多不盡準確之處,但努爾哈赤利用這七件事來說明的主要論點,來表達女真——滿族對明朝政府暴政的憤怒,卻不是沒有根據的。“七大恨”集中反映了女真十分痛恨的兩個問題,一是明朝政府欺凌女真,二是明朝反對女真各部的統一,這是千真萬確的,是為兩百多年雙方交往的歷史反覆證實了的。明朝的所有皇帝,哪怕是沉湎酒色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君萬曆帝,都自命為承奉天命的真命天子,要女真尊他為“天皇帝”。遼東文武官將,也是高不可攀,賤視“諸夷”,稱努爾哈赤為“奴兒哈赤”、“奴酋”,稱建州為“東夷”,稱蒙古為“西虜”,一切少數民族都是“蠻夷”,都是低賤之人,對之任意欺凌,百般盤剝。查收貢品,遼東邊將“驗其方物,貂皮純黑馬肥大者,始令入貢,否則拒之”。明將還勒令入貢女真獻納珍珠豹皮等土特名產。建州女真進入撫順馬市貿易,“例於日晡時開市,買賣未畢,遽即驅逐胡人,所齎幾盡遺失”,實為公開搶奪。至於雙方來往,那更是一在天上,一在地下,貴賤懸殊。前面曾經提到,萬曆二十三年(1595)十月,對於一個明朝小小的遊擊胡大受,努爾哈赤就尊稱為“遊府老爺”,求他將“老亦可赤忠順情由奏與朝廷”。就是這個遊擊,第二年又命差人持書,宣示建州守法,不許攻打朝鮮,其《宣諭文》有下述言語: 以爾與朝鮮構怨,“故差官餘希元前來宣諭”,“爾達子若不量而妄動,則所欲如緣木求魚,所為如以肉投虎。況皇靈震疊,敵國議後,一舉足間,而他日之大禍判矣”,爾“當敬恭承命,體領至意,傳諭各眾頭目,自此以後,務要各守封疆,永遵禁約”,否則,“聖天子在上,順撫逆剿……毋貽後悔”。一則大模大樣地叫什麼“宣諭”,二則既賤稱為達子,還要加個犬旁,視如禽獸,三則勒令遵守國法,服從命令,否則大軍征剿,從內容到形式,自事情到稱呼,皆令人難以忍受,辱人太甚了。這只是小小遊擊的所作所為,至於威鎮東北的遼東總兵官徵虜將軍,遼東巡撫,中央兵部尚書,以至“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