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土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 演出,我們的昨天今天明天,木土大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紹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
“這是我以前的教室,我高中就在這間教室上課的,我們小點聲,還有人在自習。
“這是我下課經常待的地方,這裡的條椅我們幾個同學每人坐一條,然後等喜歡的男生從中間走過。
“吶,這是我們以前幾個閨密的秘密基地,哇,居然還和以前一樣。”
說著,小南就忍不住跟嚴寒聊起了高中時的故事。
小南:“我大愛我的中學,覺得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
嚴寒:“我倒是對中學感情一般,我倒是覺得大學終於釋放了我的天性,中學被管得沒脾氣了,個性被壓抑得死死的。怎麼?難道你現在鬱鬱寡歡?”
小南:“哎,現在畢竟想的事情要多很多了,是工作還是考研?今後走什麼路?都得考慮啊。”
嚴寒:“你才大二呢,我現在都還沒考慮畢業和工作,你就這麼深謀遠慮麼?”
小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嚴寒:“別想太多了,我們要過好當下。”
小南:“也對,今朝有酒今朝醉。”
嚴寒跟了一句:“沒錯,明日愁來明日愁。”
小南:“咦,你這句就是真的下一句嗎?”
嚴寒:“沒錯啊,你還以為我自己對出來的呀?”
小南:“哦,哈哈哈。”
出了學校,小南又帶著嚴寒去吃黎洲特色米粉,黎洲人對米粉情有獨鍾,早上一睜眼就能吃下一碗美味十足的米粉,小南也不例外。江南省幾乎每個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米粉,黎洲的米粉也是聞名全省的,在江南,很多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米粉開始的,粉的味道質地乃至佐粉的調料、小食都影響著食客一天的心情。俗話說得好,“南粉北面”,北麥南稻的格局造成了南北不同的飲食結構。米粉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南下的北方人想念老家的麵食,以當地稻米為原材料,做成和麵條形狀相似的食物,便有了形形色色的米粉。經歷歲月的洗禮,米粉早就不拘於鄉愁本身,而是已融入本地飲食文化,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嗦粉去!”在黎洲的街頭巷尾,時常可以聽到這句話。“嗦粉”這個方言詞彙,細緻而又生動地刻畫出黎洲人吃粉的模樣。黎洲人吃米粉是全天候的,早上吃有“油水”,中午吃是省事,晚上吃解饞。在黎洲,米粉的地位,幾乎可以與米飯平起平坐,米粉店更是遍佈整個城市的角角落落,據說,黎洲人每天要吃掉20萬斤米粉。
小南和嚴寒都愛吃粉,黎洲的米粉從單一的肉絲碼到牛肉碼、魚頭碼、酸菜碼,碼子“五花八門”,小南帶嚴寒來的這家是“黎洲老字號”粉店,主打肉絲和牛肉碼,小南要了一碗肉絲碼,嚴寒點了一碗牛肉碼,也不知道是米粉本身的味道確實鮮美,還是因為和小南在一起吃什麼都是美食,嚴寒覺得,這碗牛肉米粉,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兒,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
“好久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米粉啦。”嚴寒感慨道。
小南:“我也好久沒來這家店吃粉了,以前每週都要來兩三次的。”
嚴寒:“味道確實不錯。”
小南:“嘿嘿,你喜歡吃就好。”
飯後,哦不,應該說粉後,雖然粉後聽起來怪怪的,但南方人說吃飯就是單指吃白米飯,不可混淆。小南帶著嚴寒去看了看自己的家,當然,小南不方便帶嚴寒進門,畢竟小南的爸媽在家。
“前面那棟樓,三樓最左邊那戶,就是我家啦。”小南遠遠地指著一棟六層樓的房子說。
嚴寒:“哦,環境還挺好的,我還挺喜歡這種大院的感覺。”
小南:“小時候覺得挺好的,現在覺得房子還是小了點。”
嚴寒:“挺好的啊,你看,離小學中學都不遠,走路就能去上學。”
小南:“嗯,不過以前還是會坐公交車,雖然只有三站路。”
嚴寒:“要是我就走路,回去太早了沒意思。”
小南:“再往前走就會碰見熟人了,感謝你陪我玩兒啊。”
嚴寒:“哪裡啊,是你帶著我黎洲一日遊啊,今天很充實,很滿意。”
小南:“那我就回去了,明天我爸送我去學校。”
嚴寒:“那好,回學校了給我發個訊息,我一會兒就坐車直接回學校了。”
小南:“好的,拜拜。”
嚴寒:“拜拜。”
嚴寒站在原地沒動,他一直看著小南遠去的背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