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第三帝國的興亡,閒來一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情,心胸狹隘,斤斤計較,喜歡佔小便宜,這最後一點,有些德國曆史學家在最成功的容克地主奧托·馮·俾斯麥的私生活中都看到了。

就是這個政治天才,這個宣傳“鐵和血”的人,在1866年與1871年之間結束了為時幾達1000年之久的德國分裂狀態,而用武力建立了大普魯士國家,或者可以稱為普魯士德國。我們時代的德國,就是俾斯麥一手創造的,它是近百年來歐洲和世界的一個“問題兒童”,是一個人民天賦優異、精力充沛的國家。就是在這個國家裡,先是俾斯麥這個傑出人物,以後是德皇威廉二世,最後是希特勒,在軍官階層和許多古怪的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培養出了一種對權力和統治的野心,對橫行無忌的軍國主義的熱情,對民主和個人自由的輕視,對權威和極權主義的慾望。在這種情緒的蠱惑之下,這個民族突然興起,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然後又跌落下來,如此起起伏伏,幾經盛衰,一直到1945年春季希特勒的覆亡,才看來似乎已經完蛋。但是,要有把握地這麼說,現在恐怕為時尚嫌過早。

“當前的重大問題,”俾斯麥在1862年擔任普魯士首相時宣稱,“是不能用決議和多數表決來解決的一1848—1849年的人們的錯誤就在這裡——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他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時所採取的就是這種方法,不過話得說回來,除了鐵和血以外,他還輔之以一種巧妙的外交手腕,往往極盡詭詐之能事。俾斯麥的目的是要扼殺自由主義,扶植保守主義的力量,也就是容克、軍隊、王室的力量,使得德國能與奧地利相抗衡,不僅成為日耳曼人中間的支配力量,如果可能的話,也要成為歐洲的支配力量。“德國所仰望於普魯士的,不是它的自由主義,”他在普魯士議會對議員們說,“而是它的武力。”

俾斯麥的第一項工作便是加強普魯士軍隊;在議會拒絕增加軍隊撥款以後,他就自己設法籌錢,最後解散了議會。軍隊加強了以後,他就進行了連續三次的戰爭。第一次戰爭是1864年進攻丹麥,結果使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歸德國統治。第二次戰爭是1866年同奧地利的戰爭,它的後果非常深遠。奧地利幾百年來一直是日耳曼人國家中領袖群倫的國家,經此一戰,就再也不能過問日耳曼人的事情了。俾斯麥不許它參加他現在著手'95'建立的北德意志邦聯。

“在1866年,”著名的德國政治學者威廉·羅普克曾經寫道,“德意志不再存在了。”* 普魯士乾脆兼併了美因河以北曾經同它作戰過的所有日耳曼人國家,唯一例外是薩克森。這些國家包括漢諾威、黑森、拿騷、法蘭克福以及易北河沿岸的一些公國。至於美因河以北的所有其他國家,則都被迫參加了北德意志邦聯。現在版圖已從萊因河一直到柯尼斯堡的普魯士,完全佔統治地位,而且在五年之後,由於拿破崙三世法國的戰敗,以較大的巴伐利亞王國為首的南德意志各國也將被併入普魯士德意志。俾斯麥的最高成就是1871年1 月18日建立第二帝國,當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明鏡殿登基為德國皇帝。德國被普魯士的武裝力量統一後,成為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它在歐洲的唯一對手只剩下英國了。

但是有一樁缺陷卻是個致命傷。正如特萊希克所說,德意志帝國在實際上不過是普魯士的擴大。他強調說:“普魯士是支配因素。??帝國的意志不過是普魯士國的意志。”這說的是實情,而且它對德國人自己後來產生了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從1871年到1933年,而且可以說到1945年希特勒的覆亡為止,德國曆史的程序,除了魏瑪共和國一段時期而外,是完全按照一條直線,按照必然的邏輯發展的。

儘管裝起了民主的外表,成立了帝國議會,議員由成年公民普選產生,但是德意志帝國在實際上是身兼皇帝的普魯士國王統治下的一個軍事專制國家。帝國議會權力很少,它不過是個人民代表在這裡發洩發洩牢騷不滿和為他們所代表的階級爭取一些細微利益的辯論場所。權力掌握在君主手裡,這是神授給他的。近至1910年,威廉二世居然還能夠宣稱,皇冠“完全是上帝所賜,而不是由議會、人民議會或人民的決定所授與的??鑑於我是上帝的工具,”他補充說,“我將獨行其是”。

他不受議會的牽制。他所任命的首相只對他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議會既不能罷兔也不能挽留。這完全是君主的特權。因此,與西方其他國家的情況完全不同,民主的思想,人民主權的思想,議會權力至高無上的思想,從來沒有在德國站穩過腳跟,甚至在20世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