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第三帝國的興亡,閒來一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久和平的幻想,就必然要因為在超然孤立中衰敗而不可救藥地滅亡。
尼采像歌德一樣對德國人民評價不高,* 而且在其他方面,這個狂妄自大的天才的一些言論也與19世紀德國沙文主義思想家有所不同。的確,他認為,包括菲希特和黑格爾在內的大多數德國哲學家都是“不自覺的騙子”。
他嘲笑“康德老頭兒的塔杜夫* 作風”。他在《Ecce Homo》(《何等的人》)
中寫道,德國人“一點也不知道他們多麼卑鄙”,他的結論是,“凡是德國力量所到的地方,它都要破壞文化”。他認為,世界上所以存在“奴隸道德”,基督教徒同猶大教徒同樣要負責;他從來不是一個反猶主義者。他有時擔心普魯士的前途,在他晚年發瘋之前,甚至懷有歐洲聯邦和世界政府的思想。
但是我認為,在第三帝國生活過的人,沒有一個不對尼采的,'100' 影響有深刻印象的。正如桑塔亞那所說,他的著作中可能充滿了“愉快的蠢話”
和“孩子氣的咒罵”。但是納粹文人還是樂此不疲地頌揚他。希特勒常常到魏瑪去參觀尼采博物館,大事宣傳他對這個哲學家的尊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