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第三帝國的興亡,閒來一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點,他是沒有任何懷疑的,因為他有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是有史以來許許多多表面看來似乎出身低賤的天才人物所特有的。他要把過去在政治上從來沒有統一過的一個精選民族統一起來。他要純潔他們的種族。他要使他們強大。他要使他們成為地球上的主人。
這是一種不成熟的達爾文主義嗎?一種虐待狂的幻想嗎?一種不負責任的自我中心思想嗎?一種狂妄自大的心理嗎?這些成分都有。但是還不僅僅是這一些。因為希特勒的思想和情緒,支配他狂熱的腦子的一切錯亂神經,在德國曆史和思想中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納粹主義和第三帝國,事實上,不過是德國曆史的合乎邏輯的延續。
第三帝國的歷史根源
納粹黨每年9 月初在紐倫堡舉行大會,在那些情緒興奮、如醉如狂的日子裡,我常常遇到一大群小販在叫賣一種明信片,上面印著腓德烈大王、俾斯麥、興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文字說明是:“國王所征服的,由親王建成,元帥保衛,士兵拯救和統一。”
因此希特勒這個士兵不僅被描繪為德國的拯救者和統一者,而且是過去這些把德國造成一個偉大國家的傑出人物的繼承者。希特勒的統治是德國曆史的延續的結果,這一點暗示對群眾不是沒有作用的。“第三帝國”這個名稱也有助於加強這種概念,第一帝國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是普魯士擊敗法國後,俾斯'91'麥在1871年建立的帝國。這兩次帝國都為德國帶來了榮譽,而魏瑪共和國——據納粹的宣傳——卻玷汙了德國的令名。第三帝國如希特勒當初所保證的一樣,恢復了這種名譽。因此,希特勒的德國被說成是過去一切——至少是過去的榮譽——的合乎邏輯的發展。但是這個前維也納的流浪漢,不論他的思想多麼混亂,也有一些起碼的歷史知識,知道德國過去也有失敗的時候,與這些失敗相對的則是法國和英國的勝利。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到中世紀末葉,英國和法國都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德國仍處於300 個左右小國割據的四分五裂狀態。就是這種缺乏民族發展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世紀末期到19世紀中葉德國曆史的發展,使得德國曆史同西歐其他大國的歷史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缺乏政治的和君權上的統一之外,在16和17世紀裡,還有宗教改革以後發生的宗教分歧這個禍害。本書沒有篇幅來充分敘述馬丁·路德這個做了奧古斯丁教團僧侶、發動德國宗教改革的薩克森農民對德國人和他們以後的歷史的巨大影響。但是可以順便提一下,這個偉大而古怪的天才人物,這個野蠻的反猶主義者和痛恨羅馬的人,這個暴烈的性格中既有日耳曼人的許多最優秀品質又有日耳曼人的許多最惡劣品質的人(他既粗野、囂張、狂熱、偏狹、強暴,又誠實、單純、律己嚴格,對於求知、對於音樂、對於詩歌、對於良心的正直都有強烈的要求),對德國人的生活的影響,不論從好的方面或壞的方面來說,其深刻的程度和決定性的作用,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馬丁·路德透過他的講道和出色的聖經翻譯,創造了現代德語,在人民中間,不僅造成了對基督教教義的新教理解,而且也形成了一種熱烈的日耳曼民族主義,最後還教導他們——至少在宗教方面——個人良心的至高無上地位。但是不幸的是,在主要是由於他的宣教而引起的農民暴動中,路德站在王公貴族一邊,而且他熱烈擁護政治上的專制政體,這造成了政治上愚昧的、鄉上的極權主義,使得絕大多數德國人民陷於貧困的境地,知覺驚人的遲鈍,性格特別的馴順。更糟糕的也許是,這種情況使得不僅階級之間,而且日耳曼民族的各個王室和政治集團之間的無法消弭的分裂永久存在,甚至尖銳化。這種情況使得德國在好幾個世紀內不能實現統一。
三十年戰爭和該戰爭於1648年結束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給德國帶來了最後一場奇災大禍,這次打擊之甚,使得德國以後一直沒有能完全恢復過來。這次戰爭是歐洲最後一場宗教大戰,它開始的時候是一場新教和天主教兩派之間的衝突,到快結束時已變質一邊是天主教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另一邊是天主教的法'92'國波旁王室和新教的瑞典王室之間的一場混亂的王室衝突。德國全境受到了野蠻的戰爭的洗劫,市崖蕭條,田野荒蕪,生靈塗炭,十室九空。據估計,在這場野蠻的戰爭中,德國人死了1/3。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德國未來的為害之甚幾乎不亞於戰爭本身。站在法國和瑞典一邊的德國王公諸侯成了他們小小領域內的絕對統治者,他們為數約有350 個,而對這些王公諸侯而言,皇帝不過是個名義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