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9章 漢學,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一個人,一個華夏人,卻不能不讀書。從倉頡開始,書就是華夏的文明。不讀書,又怎麼能對得起千辛萬苦將這些文明火種傳承下來的先輩呢?”
“而且讀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斐潛轉身指了指蔡琰手中的桃花,說道,“世間絕大多數東西,都是越分越少的,比如這個桃花,我給了你,我手中便沒有了,但是唯有讀書不一樣,世間任何人都不會因為多了一個人讀懂了書,心中便少了那一部分書的內容,只要不斷了傳承,這便是唯一可以無窮無盡的增加下去的東西……”
一個字,一本書,並不因為讀的人多了,便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依舊還可以被下一個人誦讀理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知識累計的特『性』,才有後世的資訊大爆炸。
蔡琰有些恍然。
“然而,讀書人不能只有儒家……”斐潛繼續說道,“雖然現在儒家經典居多,但是師姐也是知道,那其實有不少經典最開始的時候,並非是儒家的……”
怎麼說呢?
儒家固然有這樣那樣優點,但是唯獨這一點不怎麼樣,不肯正視自身的那些不足,只是一味的遮掩和修飾。要不怎麼說後世棒子國傳承了儒家的這個弊端呢,見什麼都像撥弄到自家的名義下。
“先秦學問,道法墨儒,儒為末座。而如今道家避世,法家消亡,墨家隱退,唯存儒家一支獨大……”斐潛說道,“而當下今文經學,篡改是非,編纂聖言,古文經學,斷章取義,讖緯神學,各自攻伐不斷……此非儒家之福,而為儒家之禍也……”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很多,但以道法墨儒為主。
法家所謂刑名之學只看對立面,對民眾進行絕對的統治和剝削壓迫,這種學說到了秦二世行的時候也累積民眾的不滿到了頂點,再加上春秋戰國時期的舊貴族帶頭,於是秦朝很快被各地的起義所推翻。
而墨家,只看統一面,放棄鬥爭『性』,企圖勸告兩大天然敵對階級在同一『性』上實行尚同兼愛,這樣的學問自然不可能抵擋得住統治階級的碾壓,最終遁世幾近滅亡。
儒家與道墨不同,最擅長粉墨是非,主張用禮來節制對普通民眾的剝削,藉以和緩階級間的鬥爭『性』,同時主張仁民愛物、尚德緩刑,藉以擴大階級間的同一『性』,比較符合當下封建社會的實際需求,自然成為漢代首選的政治指導學說。
當然,儒家之中也有很多人,是忠實於儒家學說的真正儒者,常為人民發出訴疾苦、申冤抑的言論,也常為人民做出去禍害、救災難的事蹟,甚至不惜破家殺身對君主犯顏直諫,要求改善政治。
比如黨錮之禍,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些人,比如李膺,有感於宦官禍國『亂』政,然後起來反抗,只不過後來擴大化,然後就帶歪了……
“師姐,我想,這天下有一件事,恐怕沒有比你來做更為合適了……”斐潛仰首望天,說道,“不知道師姐願意不願意聽一聽?”
蔡琰目光閃動了幾下,長長的眼睫『毛』低垂下來,低聲說道:“……何……何事?”
“正源存異,去偽存真。”斐潛緩緩的說道,“這天下經學,被篡改的,被遺忘的,被吞噬的,太多了……”
蔡琰愣了一下,然後心中不知道湧起是怎樣的一種情緒,片刻之後才緩緩的說道:“師弟這是要重整儒學麼?”
斐潛哈哈一笑,卻搖了搖頭,說道:“儒家視自家學問如命一般,抱殘守舊,又難能容我責難是非?若是傳出去,天下儒家之人還不口誅筆伐?”
在經過了儒家孜孜不倦的兩三百年的灌輸之下,孔子已經成功的進化成為了聖人,然後這些儒家子弟才可以抬起頭顱驕傲的自稱為聖人子弟,就像是當下漢代經常講自己是那個地方的什麼姓氏一樣,屬於最原始的宗族崇拜,而孔子這個聖人,則是好比是天下士族的大家長。
辱沒一個家族的祖先,在漢代會發生什麼?便是當場被這個家族之人砍殺了,官府也不會以殺人之罪判罰此人。
因此斐潛發表什麼對孔子的詆譭或是不滿,又或是表示要超越孔子的各種後世言論,其實在漢代是不可取的,因為那樣不僅僅是反對孔子一個人,等於是反對了整個天下經學世家潛藏在內的宗族崇拜的基礎,所謂後世比較習慣的稱之為儒“家”,就是這樣的原因。
蔡琰皺起了兩條秀氣的眉頭:“那……師弟究竟是什麼意思?”
“宛如熹平石經啊!”斐潛笑著說道,“再做一個平陽石經就是!只不過師姐可以在其中註明,某經見於某書,是某人所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