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6章 掩蓋在通寶下的新策略,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巧,不知做值幾何?”
斐潛拿起了黃金通寶,說道:“此事正是某請子敬前來的原因……此幣值半兩,作價五石精粟如何?”
棗祗仰著頭,眨巴了幾下眼睛,又扒拉了一下手指頭,說道:“如此說來,一斤金為一百六十大石精粟?嗯……似乎高了一些,不過也差不太多……”
斐潛笑笑,點了點頭。在西漢的時候,一石糧食,若是數十錢則是太賤,若是數百則是太貴,而到了東漢現在,數百錢都算便宜了,如今都是動輒上千錢,斐潛這邊還算是好一些,但是也差不多要八九百錢一石,所以如果用黃金直接掛鉤銅錢的話,採用一個固定匯率的話,那麼不管是定多少都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出現,不是驅逐銅錢就是驅逐金幣。
因此斐潛乾脆就將其直接和糧食進行掛鉤。
就像是後世整體說沒有通脹,沒有貶值,一切的一切都在合理區間,都在控制範圍,都在原有計劃之內,什麼cpI什麼GpI的一大串專有名詞亂花迷人眼,但是隻要將其看到根本上,同樣數量的錢幣能夠購買多少糧食,就清楚的知道錢幣到底有沒有貶值,有沒有通脹了。
人是靠食物活下來的,不是靠錢幣的數值,一石糧食,在正常情況下,可以供給食用的數量是比較穩定的,所以當斐潛將黃金的價格直接和糧食掛鉤起來,也就等於是讓黃金的價格有了一個固定的標準。
至於未來可能幾十幾百年後,社會穩定了,糧食大量增長,黃金自然隨之貶值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過麼,眼下糧食就是硬通貨,就跟後世某階段的石油差不多。
這就是物品之間價值,相互競爭的結果。
而且這樣做,也有極大的好處,也就是方便斐潛向四周諸侯進行交易,畢竟有了一個固定的標準之後,大家也會比較接受和認同。
只不過棗祗仍有些疑慮,撥弄著這些通寶說道:“若是他人私鑄,又當如何?”
斐潛指了指通寶,說道:“若說精良品相,工房所處自然不差,不過若是有人願融銅私鑄,便也由他,只需值重相同即可。”
棗祗皺著眉,想了想,想不太明白,但是既然斐潛表現得心有成竹的模樣,棗祗也就不再在這個方面上多說什麼呢。
斐潛心中清楚,仿製肯定是禁止不了的,漢王朝都沒有辦法禁止私鑄,更何況斐潛這一地諸侯。
但是黃金白銀的重量就在那邊,雖然說重量只有九成,但是慣例基本上就是如此,而且斐潛的通寶雙面都有花紋,採用的也是天圓地方的結構,除了花紋之外,還有內外廓的陰文紋路防止剪邊磨盜,形態上自然比原先的五銖錢好了不知道多少。
而使用量最大的銅元通寶來說,在重量上六銖錢和原本的五銖錢的差別不多,因此也就斷絕了可能被消融盜鑄的可能,甚至反過來還有可能會有人消融原有的五銖錢,鑄造仿製斐潛這裡的六銖通寶。
原本在漢武帝時期的精緻五銖錢,也就是三官五銖錢已經大部分消失殆盡了,在市面上大多都是漢恆帝和漢靈帝時期的五銖錢,尤其是漢靈帝時期的“四出五銖”,重量還多少是足額的。所謂所謂“四出”,是指錢幕從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陽文直線到達外部,是為了防止銼磨錢背盜銅用的防範技術。
但是後續諸侯鑄造的五銖錢就一個不如一個了,什麼當十直百的,董卓做過的事情,曹操做過,劉備也做過,大家烏龜不笑王八,老大不笑老二……
所以斐潛根本不害怕他人仿製,甚至在錢幣鋪開使用的這個階段,歡迎仿製。
舉起雙手,熱烈歡迎。
換句話說,斐潛現在鑄造六銖錢,也就貶值了兩成不到,再加上精美的工藝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完美的原有五銖錢的替代品,若是從重量這個角度來說,斐潛的六銖錢則是“劣幣”,若是各地諸侯爭相仿製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原有正常的五銖錢這個“良幣”最終會被驅逐出市場,最終剩下的便是斐潛制定的六銖通寶。
至於各地諸侯製造多少六銖通寶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斐潛一開始定下來的一枚黃金通寶置換五大石粟米的價格。
“子敬,藉此秋獲之時,各地賦稅歸納上繳之機,於平陽,安邑,壺關,晉陽,離石,臨晉,槐裡,長安,南鄭之地,建傾銀鋪,安排人員,著手兌換通寶事項,”斐潛對著棗祗說道,畢竟棗祗在並北普通農夫當中的聲望還是很不錯的,因此利用棗祗的聲望對整個的五銖錢和交子的替換升級,自然也就成為了斐潛最佳的選擇,“某已經傳令各郡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