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7章 苦難未了,綿延無窮無盡,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說作為軍人,早有隨時戰死的準備,但是對於張遼來說,依舊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張遼的手臂痠麻無比,連長槍都握不穩了,只能是任憑其滑落在地上的血水之中,身上鎧甲也是傷痕累累,還有些碎骨和血肉黏在上面,就連平日裡面愛惜無比的鬍鬚,也都凝結成為了幾塊,就像是一個流浪多年的難民。
見過文遠兄……趙雲停下,微微拱了拱手,對著張遼說道。
子龍……張遼看見了趙雲,微微扯動嘴角,像是要笑一笑,但又像是在哭,看看這些……某……錯了麼……
人在疲憊的時候,越發的容易被心情左右,就像是夫妻爭吵大多數都是在晚飯前後,在夜裡也往往更容易發生悲劇一樣,當一天積累下來的疲憊,憋屈了一天的火氣如同火山一般奔湧出來的時候,情緒往往就容易失控。
如今張遼身心疲憊,也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懷疑自己做過的決定,懷疑自己個人的能力……
張遼之前也用過同樣的策略,但是那一次成功了,這一次卻失敗了,而且如果不是趙雲趕到的話,縱然張遼可以脫身,但是手下的兵卒一定會損失慘重,結果張遼又捨不得這些手下,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殺入重圍,卻始終沒有能夠將人帶出去,若不是趙雲趕到……
趙雲微微愣了一下,卻沒有說任何寬慰的話語,而是下馬,從一旁撈起了張遼的長槍,在空中嗡的一聲,猛然一震一抖,將槍桿槍頭之上的沾染的泥水和血水抖去了大半,然後撲哧一聲紮在了張遼面前,敵寇敗逃,可願隨某取其頭顱否?
張遼猛的抬頭,盯著趙雲,然後緩緩的站了起來,握住了長槍,勻某五百兵,某便去取了夏侯首級!
趙雲忽然笑了出來,將頭一擺,某此刻就五百,去哪裡再勻五百給你?後面的倒是有,煩惱文遠在此召集如何?
什麼?張遼一時間有些說不出話來,然後沉吟了片刻,腦袋終於是轉動了起來,明白了,若子龍不棄,某便於此召集後部!
趙雲也是點了點頭,說道:如此,事不宜遲,某便先行一步了!
張遼也是拱手,子龍放心,兩個時辰之內,某必定趕上!
看著趙雲呼哨一聲,然後帶著人馬開始追趕退敗的夏侯惇,張遼不由的感嘆道:子龍果然一聲是膽……夏侯惇退卻,但是依舊還有一戰之力,而趙雲竟然想著要趁著當下的氣勢,給予夏侯惇最終一擊,將其徹底的打廢打殘!
同樣是騎兵將領,張遼幾乎立刻明白了趙雲的用意,首先,正常來說,應該是要等後續的人馬到了,然後將傷兵安排完畢,然後再進行進軍,但是趙雲行動的速度之快,現場決斷之凜然,讓張遼也不由得敬佩不已。因為如果等趙雲後續的人馬到了,再進行追擊,有可能夏侯惇的人馬就已經從最開始的驚慌失措當中恢復過來了,所以趙雲乾脆決定直接開始追擊,而後續的整備和現場的整理,都交給張遼來安排……
趙雲第二方面的意思,對於張遼來說,就顯得彌足珍貴了。趙雲透過讓張遼負責後續,以及各種事項安排,而不是一上來就剝奪了張遼的統領權利,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張遼,過去的事情便已經過去,只有眼下能做什麼,還有能為將來做一些什麼,哀怨和後悔是毫無意義的情緒,只有行動才有意義。
正所謂響鼓不用重錘,重新鎮定下來的張遼,就和趙雲一起,真正確定了之後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的三石灣之戰的最終結局!
而在其中,夏侯惇往往都是充當了一個反面的教材,成為了被指責和批判的物件……
有人說夏侯惇雖然敗退,但是也應該有一個統帥的覺悟,應該第一時間收攏軍隊,整理行伍,這樣才不會後續敗得如此之慘;也有人說夏侯惇應該早就發現其實追趕他的人馬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多,應該主動在撤退的時候尋找戰機,然後埋伏下來進行反擊;甚至還有人表示夏侯惇怎麼會這麼傻,同樣曹操將軍權交給夏侯惇原本就是一個錯誤,早就應該將軍權分出來,讓飽學之士來謀劃分憂才好,說完還會挺起胸膛生怕旁人不知道他就是所謂的飽學之士一般……
所有在事後大大咧咧的表示應該怎麼做怎麼做的,都是用已經知道的結果來反推過程,自然是每一個選擇都正確無比,顯得天生睿智絕代無雙,但是實際上在思維混亂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縱然是歷史上妖魔化的豬哥,也沒有辦法在街亭之敗發生之後,仍然有力挽狂瀾的手段。
夏侯惇逃往陽翟的過程當中,每當曹軍稍微停留一下,驃騎人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