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4章 君子之道,不好殺人,卻喜誅心,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的,但是就像是男女之間的那點事,環境不同,可能結果和意義都不一樣,難道說不管外部環境條件,不管物件是什麼,將這種行為,數歸納等同於禽獸的交配?
當下也是如此。
如果說拿山東的這群士族類比成當時的白波軍,山西計程車族等同於那個時候的南匈奴,或許有一些不怎麼合適,但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白波軍掠奪百姓,挾裹老幼,以所謂行天之道義的噱頭,做人神共憤的事情,難道和山東士族沒有幾分的相似?
山西士族長久以來和胡人雜居,民風彪悍,持勇好鬥,更是和山東士族長久,有矛盾又共存,不是也和南匈奴情形有點類同?
現在斐潛帶著雍並騎兵,直奔許縣,一路破關,雖然只是針對著曹操,但是難道沒有噴子已經準備好了口水,時時刻刻準備找著斐潛的大臉盤子?當年噴斐潛的那些人,難道這幾年就會長進了,就不會噴了?
郭嘉不是傻子,荀彧也不是,而這樣的兩個人都認為如果斐潛要按西秦之勢來吞併天下,是不看好的,也行不通的,為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荀彧郭嘉不看好斐潛?
僅僅是因為他們兩個身處曹操一方,所以就反對敵對方斐潛麼?那麼之前荀彧和郭嘉還都在袁紹旗幟之下的時候,為什麼也反對袁紹?
其實漢代劉邦制定的所謂郡縣制度和秦朝統一之後推行的政策,有天上地下一般的區別麼?並沒有,但是為什麼差不多同樣的東西,前秦推行的時候就是民怨迭起,而漢代似乎就順順利利了?
或許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有一條確實是前秦沒做好的,前秦在推行政策的時候,簡單粗暴,不服就殺!不聽,不問,不解釋,甚至連等一等的耐心都沒有,一句話,做不做,不做就殺!
是不是很霸氣?是不是很爽?是不是很符合一部分人的價值觀,認為這才是屌在天上的行為,才是英雄氣概,才是男兒本色,才是天下豪雄應該做的?
然後呢?
歷史上不僅僅是前秦,往後多少王朝證明了,只懂得動不動就殺人的政權,沒有一個能夠長久的,就連野豬辮子武勇還算是強盛的時候,若不是康熙轉變了態度,採用了懷柔政策,怕是吳三桂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了,至少辮子朝沒辦法那麼快的穩定下來!
殺人,就像是戰爭一樣,永遠是最後的手段。而動不動就說今天要殺這個,明天要殺那個,不殺就不是英雄好漢的傢伙,本身大體上就處於利益鏈條最底層,或許是因為這些人身上也只有一條命還算值點錢,自然也就認為所有人的價值也就是那一條命,又或者是因為這些人拿不出任何的價值進行交換,只剩下了自己的性命,所以也就只能逼迫著別人也接受這樣的觀念和條件……
奉孝……斐潛停住了腳步,站在城門之上,望著遠處,那個方向是許縣,是天子所在的地方,語調沉重,說實話,其實我很失望……我在北地,在關中做了這麼多,然後也有效果擺在眼前了,可依舊還是有人裝作看不見!因為這會觸犯到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為了家族的利益,這些人寧願看不見!
郭嘉拱著手,挑了挑眉毛,沒應答。雖然斐潛用更為親和的口氣在說話,但是並不代表著話題就輕鬆。
這一場曹操和斐潛之間的戰爭,起因是因為王粲的行為,但是實際上斐潛也想要透過這樣的一次行動告訴這些山東士族——昔日的那些陳舊觀念要丟一丟了,好好的看一看走了新路的山西並北關中的新變化!
一個是商業,一個是軍事。
商業搞活了經濟,經濟促進了軍事,精銳的戰鬥力,同樣的消耗之下,永遠比一大堆的民夫有更高的價值,但是很遺憾,斐潛並沒有發現這些人有睜開眼。
荀彧傳遞過來的資訊就是佐證,這些人,甚至包括荀彧郭嘉在內,依舊都認為斐潛這一套就是飲鴆止渴一般的行為,不可能長久,也和他們之前的那些的規矩,手中的利益不能融合。
郭嘉知道斐潛什麼意思,所以也不好回答。
斐潛想起了後世的一個笑話。一個人死了,碰到了神,神表示這個人是大好人,為了表示對於這個人一生的善行表彰,決定實現這個人的一個願望。這人說,要世界和平。神表示很難,然後這個人說,要不,換成國足……神立刻說道,我們還是談一談之前那個話題吧……
國足的弊端難道就沒有人看到,沒有人懂?那些這個協會那個機構的人員當中,就沒有一個知道其中的問題?十幾億人難道就找不出來幾個好苗子?為什麼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