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4章 兩道題,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下斐潛的地盤,北面有平陽陰山,南面有漢中,中間有關中相互勾連,這樣一片的區域才能算是一個整體,如果關中一亂,平陽和漢中無形當中就成為了兩塊單獨在外的飛地,不管是從那個角度來說,都會對於未來的發展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有一些連鎖反應。

原先左馮翊只是斐潛地盤的一個突出部,而現在卻成為了一塊腹地,因此現在這個階段,漢中可以亂,亂了才能渾水摸魚,但是關中不能亂,只能是溫,待政治結構穩定之後,再回頭收拾這些跳梁之輩。網

見斐潛通達,李儒也略鬆了一口氣,沉吟了片刻,還是說道:“將軍鎮長安,必有大戶敬獻歌姬舞女……”

“文優可是擔心某沉迷女色?”斐潛哈哈一笑說道。

“非也,”李儒正色說道,“若勘不破此關,又怎能成英雄?某隻是覺得將軍尚無子嗣,不妨擇良而納之,開枝散葉……”

“這個……”斐潛沒想到李儒會這樣說,愣了一下,然後略有些尷尬的說道,“此事……某知矣……”

李儒見狀,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從皮袍當中摸出了一個錦囊,呈到了斐潛的面前,然後說道:“將軍欲穩關中,某有二策,便於此囊中……”

錦囊?

什麼時候李儒也會搞這個了?

斐潛摸了摸錦囊,發現裡面硬硬的,似乎有兩塊硬物,摸出來一塊,卻是一面木牌,樣子很眼熟……

這個,不就是當初斐潛拿給李儒,獻計用的那個移民政策的木牌麼?

怎麼李儒還保留著?

“此物正當時也……”李儒帶著一些調侃的笑意說道,“若非某親身經歷,說不得以為將軍是未卜先知,謀劃深遠……”

“啊哈,這……”

“大軍路程,耽擱不得……囊中另一事物,便留給將軍路上消遣便是……”李儒下馬,恭立在一側,深深作揖,“恭送徵西將軍……”

一旁的黃成也同樣下馬,半跪在地。

斐潛連忙下馬,攙扶起二人,便無他言,就此分別。

這一次回漢中,斐潛繞道祁山,走隴右回關中。一方面是儻駱道實在是太難爬了,斐潛實在是不想再爬第二次,而褒斜道也在修繕當中,沒有完全修好,子午道也是一樣,而且還要攜帶一些物資回關中,因此相比較而言,走隴右線雖然比較長,但是平坦方便許多,斐潛又不趕時間,自然是選擇走好走的路線。

再加上祁山麼,多少也算是一個風景名勝,難得有機會到了這裡,多少也要去看看,不是麼?

或許是爬了一遍儻駱道,斐潛現在覺得當下的道路簡直就是平坦的不得了,再加上徐晃統領兵卒,也不用斐潛多過於費心,因此便琢磨起李儒給的錦囊來。

第一塊木牌麼,李儒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民”。

但是說起來好像簡單,但是實際上並不簡單。

就像是斐潛給李儒留下了漢中這個課題一樣,李儒也同樣給斐潛留下了關中這個課題……

李儒到現在還只是稱呼自己為將軍……

彼此都還在考察期呢……

斐潛不由得自嘲的笑笑。

李儒如此,斐潛也不是一樣麼?

為何將李儒至於漢中,一方面確實是李儒也合適,另外一方面無非就是調離李儒,可以讓斐潛有一些時間收整和掌握李儒帶來的那些人馬。

只不過斐潛真沒想到,這個木牌,兜兜轉轉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斐潛摩挲著木牌,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懷。

李儒的建議確實很不錯。

先抓民,也就是這一塊木牌原本的作用,定民心,安流民,促生產,穩關中。現在的局面和當初遷都的時候有些相似,都是流民遍野,只不過當時是河洛的流民居多,而現在是關中的流民居多而已,因此,當時李儒沒有處理好的問題,現在交還到了斐潛的手上。

從漢中運輸到關中的糧草,畢竟不是長久之策,糧食全部依靠進口,這樣的局面不管是漢代還是後世,都是極其不穩定的,所以,關中區域儘快的恢復自產自足,便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不過……

李儒將這個木牌交還回來,是不是其中代表了一些什麼意思呢?

斐潛坐在馬背上搖搖晃晃,一時間沒想出一個所以然出來,索性便不再想了,將木牌放回錦囊當中,又摸出錦囊當中的另外一塊牌子來。

這一塊牌子有些沉,大部分應該是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