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主場,所以自然也是由他最先出來開言:
“啟稟陛下,上古之帝,皆有封禪。舜受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祭於上帝,禋於六宗,見吉于山川群神,還瑞於五嶽諸牧。如此禹亦遵之,後湯夏周,亦為如是,始肅祗而得安寧,後怠慢而『亂』乾坤也……”
“……漢興之時,亦有祥瑞。太祖之微,嘗殺大蛇。有物曾曰:‘蛇乃白帝子也,而殺者赤帝子。’遂以至灞上,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終立漢室……”
“……文帝郊祀,火權舉而祠,光煇然天屬,亦於長門見五帝於道北,乃寓天下大吉也,後方有文景之治也……”
“……武帝功勳,爍古震今,北逐匈奴,南驅蠻夷,西擴疆土,東定胡桓。陰山之地,亦為漢屬。陰山封禪,威震大漠,百餘年間,胡人莫敢直視……”
“……而後,鮮卑崛起於漠北,南侵而擾,陰山亦淪於腥羶。幸得陛下洪福,又獲兵卒用命,假臣之手,收復陰山一隅,得其重回漢列。此陛下天眷之兆,亦平定四方之始,故當行封禪之典,明示天下共慶之!”
當然,這個收復陰山是不是所謂得吉祥之兆麼,在場的人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就連劉協其實也明白幾分,不過麼,在場的諸位也不會傻到跳出來說這個事情沒有劉協什麼鳥事的程度,所以當斐潛說完,便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向劉協同學表示祝賀。
同時在場的諸位看向斐潛的目光當中,也是極其複雜的,不過當下,既然斐潛已經端出來這麼一大盤的菜,那麼現在就是扒拉到自家盤子裡或多或少的問題了。
陰山封禪,不是說皇帝劉協單人單馬爬上陰山,叨咕兩句完事了,還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要各種禮儀用具,這樣才能體現出皇家風範,展現大漢的國際風貌等等,所以,一項項的事情多著呢……
劉協左右看看,見眾人對於陰山封禪的事情都是持贊同的態度的,不由得也『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意,點頭說道:“斐愛卿所言,甚得朕心。陰山乃大漢藩屬,重回漢地,理當慶賀,如今天下不寧,更是需此震懾宵小,以平復百姓之心。”
眾人也是一同表示,劉協說得很有道理,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高人一等……
其實大多數得人,包括和斐潛多少有些聯盟關係在得種劼一方,都是認為就算是收復了陰山,也不見得有什麼特別得好處。並北這一帶,之前就被胡人給攪和得稀爛,民眾稀少,又沒有什麼物產,天天面對的都是兇猛的胡人,早在漢靈帝時期,並北這一帶的官員大多數都成為了指『射』遙領的官職,甚至是隻要有人願意去,便會破格錄用,如同斐潛當初表示要去並北的情況一般,只要願意去,願意去哪裡就給哪裡的差遣。官品不夠,哪怕是像斐潛當時假行從權也成。
就算是如此,也少有人願意去並北當官。這種思維的模式都已經是幾十年了,哪裡會因為平陽一地有所改變就立刻緩解了?
再者說,斐潛在平陽,多少還算是鎮得住,但是萬一有個什麼事情離開了平陽,這並北得羌胡、匈奴、鮮卑,還能不能繼續安分守己,全都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大多數人都是覺得,趕快完成劉協的這個心願,然後早早的封禪了事,迴轉京都才是正兒八經的道理……
劉協坐在上首,依舊還沉浸在斐潛描述的四方平定的祥瑞天眷當中,嘴角難以掩飾的『露』出了笑意,但是又很想嚴肅認真的表示出自己其實不關心這個,更關心的是大漢的百姓疾苦,因此繼續說道:“並北之地,百姓多為窮苦,生活亦然不易,就無需沿途迎駕了……”
“陛下聖明。”
“陛下心憂百姓,正為聖主之理。”
“……”
說是這麼說,但是實際上想要搞什麼沿途焚香鋪土,擺案跪迎的花樣,也沒有地方搞去,從平陽到陰山,這一路上除卻少得可憐的幾個縣城之外,便大都是荒郊野嶺荒無人煙,哪裡來的什麼沿途百姓。
“……咳咳……”楊修坐在一旁,將袖子舉起,似乎有意無意的輕微咳嗽了兩聲。
伏德微微掃了一眼楊修,沉『吟』了一下,拱手說道:“陛下封禪,亦為天下幸事,豈能清減侷促?雖說陛下體恤臣民,不過臣民亦有回報陛下天恩之心,陛下何忍拒之?”
“這個……”劉協聽了不免有些猶豫。
少年人哪有不喜歡繁花似錦的,哪裡有不喜歡熱鬧喧譁的,說是要從簡從儉,但是有誰真的會喜歡一路啃著粗麵雜糧實心大餅子配涼水一路到陰山去?
但是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