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4章 講農學社,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根本沒有想過要統一全國,只想著撈一票就走,卻沒有想到腐敗無比的明王朝,就跟爛豆腐千瘡百孔,白撿了一個便宜。
唯獨只有元朝,從一開始在草原上的小小蒙古包開始,就發出了豪言壯語,成吉思汗的人生軌跡就不多說了,按理來說,一個遊牧民族,習慣了居無定所,是不太可能有攀爬科技樹的連貫『性』的,也難有穩定的後方基地和文化傳承來支援王朝長久有序,自然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可偏偏元朝就幹成了……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元朝只是蒙元帝國的一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個金帳帝國,蒙元帝國的其他組成國,如黃金汗國啊,韃靼國什麼的,並不能算是元朝,這一點也沒有錯,但是斐潛在這裡考慮的並不是所謂的歸屬問題,而是什麼樣的動力才導致了蒙古人有這樣近乎於瘋狂的擴張行為?
為什麼在華夏中心建立王朝的人,卻沒有這樣的動力?
小富即安?
不夠貪婪?
勞民傷財?
取得了那些貧瘠之地也毫無作用?
終究華夏文明依舊沒有走上擴張的道路,或許在這其中,留存在華夏這塊土地上的思想當中的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道路難行,有比從安南拖拽運輸參天大樹運輸到北京作為修建宮殿的大梁更費勁艱難的麼?
資訊緩慢,有比從嶺南快馬直送容易腐爛變質的荔枝到長安供貴人享用更怕耽誤時間的麼?
所以所有的問題,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只是不想而已。
那麼這樣才能讓不想變成想呢?
畢竟讀過書的華夏人,並不像是蒙古人那麼好激勵,說一句“天下草場”便會嗷嗷嗷叫著衝向天邊……
對了,山海經?
斐潛啜了啜牙花子,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方向……
但是現在,斐潛還是要先考慮解決一下當下比較急迫的一個問題。
資訊的不對等。
斐潛之前在後世,大學裡面學的專業,便是什麼“資訊管理系”,結果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這個系定然是某些領導不知道是拍腦袋還是拍屁股給決定出來的,導致斐潛他從大一到大四,課程體系混『亂』無比,有金融學的內容,有管理學的內容,甚至還有會計學的內容,簡直就是一鍋大雜燴……
直到走上社會了,斐潛才漸漸能夠體會出來,資訊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資源,是一門龐大的體系,並不是當時他在大學裡面那些『亂』七八糟課程能夠正確傳授,甚至表述描繪的。
賈詡龐統徐庶三人最開始只是想要挖一個小坑,但是他們三個人絕對沒有想到這個坑看起來小,卻這麼的深,就好比謠言,就是建立在資訊不對等之上,趙商這樣搞過,斐潛也做過,將來也說不準還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情……
斐潛一個人坐在大堂之內,琢磨了許久之後,便讓人將棗祗請了過來。
棗祗可以說是最當下平陽之內,最為清貴的人物了,作為倉曹,管理谷事,雖然職責並非像是兵曹又或是吏曹那麼的重大,但是不管那個官員見到了棗祗,都是禮待有加,畢竟自古以來,農桑之事就是立國之本,興邦之基。
而且棗祗不僅在士族官吏之中,就算是在民間一樣有相當大的威望,從平陽周邊,沒有所謂徵西將軍斐潛的『淫』祠,倒是有不少屬於棗祗的『淫』祠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子敬,周邊莊禾損毀幾何?”斐潛一邊示意棗祗就坐,一邊開門見山的問道。
戰事結束之後,棗祗便開始到周邊去清查耕地情況,召喚躲進山地之內的那些民眾重新出來,在這個方面上,棗祗就像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大招牌,在普通的農夫眼中,比徵西將軍這個牌子都管用,畢竟徵西將軍斐潛不可能親自下地和他們聊天,檢視莊禾,甚至動手鋤地改程序序。
棗祗如今的膚『色』也是漸漸變成了小麥『色』,反正和斐潛大黑不笑二黑,都沒有了在荊襄鹿山之下白淨書生的相貌。
棗祗從懷中掏出了一片木牘,遞給了一旁的侍從,讓他轉交給斐潛,說道:“雖說楊氏並未下令毀壞耕地,但鄉野之間依舊多有折損……尤其是平陽左近,踐踏尤為嚴重,受損合計三百七十餘畝……”
斐潛拿過木牘,看了看,搖搖頭,也是有些無奈,這一戰下來,楊彪固然是損兵折將,但是斐潛這裡同樣也是損失不小,不過幸好接下來可以將一部分損失轉嫁到河東的頭上去……
斐潛將木牘放在了桌案上,點點頭說道:“此番邀子敬前來,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