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九四章 有舍才有得,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斐潛倒是奇怪,這個賈詡,真是叮噹貓屬性的,說要什麼的時候,就能拿出一些什麼東西出來?
賈詡從懷裡掏出了一方印綬,遞給了斐潛身邊的親衛。
斐潛接過,然後翻開印綬一看,用篆體刻著的“左馮翊印”四個大字映入了眼簾。“文和,你這是……”
賈詡笑笑,說道:“之前遇到張校尉的時候,其實某正準備去左馮翊的路上……此方印綬,應可以助君侯一臂之力。”
左馮翊右扶風,原本都是在長安之內辦公,但是伴隨著後來遷移到了雒陽,也就分開治理政務了。
常言道一代天子一朝臣,對於漢代的太守而言,也是基本上如此。漢代的太守的完整職權,可以說是相當的可怕,有充足的人事權力,所屬縣令、縣長的任免均由太守薦議,郡府各屬吏均由太守自己從本郡人中任免,有軍事權,掌握虎符,竹使符,以此節制本郡駐軍,可用於剿匪平叛等等事務。
左馮翊之下,依舊有許多的屬官,這些屬官自然是左馮翊可以從當地人之中卓拔出來任命的,那麼只要當地的人員不是鐵板一塊,自然就可以有許多操作的空間。
雖然說原本左馮翊已經是有人擔任了,但是這有什麼關係?
現階段,並不是什麼先來後到,禮尚往來的時候,而是看誰的後臺夠硬,槍桿子更多,否則東郡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太守,兗州青州刺史也不會有好幾個了……
賈詡知道,自己也不可能再有什麼機會去擔任什麼左馮翊了,於是藉著這個機會,乾脆便將這一方印綬拿了出來。
說起來,賈詡真的是深諳取捨之道,總是能在某些情形之下,做出最為正確的舉措,這一點來說,恐怕就連斐潛也沒有辦法做到。
左馮翊印,在漢代,並不簡單是一個太守之印而已,還象徵著一個家族,一個姓氏能達到的最為頂尖的社會階層。
漢代,士人特重士名,也就是名望,一旦成為名士,不但會得到周邊的口碑稱讚,甚至功利官位會接踵而至。
那麼作為聲望當中的重要一個環節,便是自己或是家族當中有沒有擔任過兩千石的高官,這就成為了一條隱形的指標,否則就算是家財萬貫,也不一定被人看在眼中。
這也是整個漢代的官場形式發展,現階段可以說全天下的官職,沒有百分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掌握在士族的手中的,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自然會引導著整個的社會價值取向和輿論取向。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士族現在就是代表了統治階級,那麼在沒有擁有推翻這個統治階級的實力的時候,任何違背或者挑釁這個階級的行為,都會被這個統治階級所排斥。雖然漢代沒有什麼人會上門查水錶,但是在士族之間的口碑聲望,這個玩意要是落到地上,就算再撿起來,也是吹不乾淨了。
雖然不能去上任,但是一樣也可以宣稱自己獲得了兩千石的官職,一樣也可以增加名望,然而賈詡的現在的做法,則是捨棄了這個機會,等於是將這個到手的名望,讓給了斐潛麾下的其他的人。
斐潛捏著左馮翊的大印,笑著說道:“文和,這麼重要的東西,你就這樣給我了?”
賈詡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斐潛見狀,也點點頭,然後將左馮翊的大印上下輕輕拋了幾下,說道:“很少有人能像文和這樣看得透徹,拿得起,也放得下……”
賈詡說道:“君侯謬讚了,某隻是覺得這個印綬給君侯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漢代的官員很有意思,不只是大印,甚至是節杖什麼的,其實地方也可以製作,並不會有什麼防偽標誌啊,鐳射鐳射啊來鑑別真偽。就像是這個大印,其實在現在的左馮翊太守手中也有一個……
按照慣例來講,新官拿著印綬就可以直接上任了,而原本的太守則是返回中央上交原來的印綬,然後或者擔任九卿,或者在述職之後再次調任其他地方的太守。
所以,是的,現在左馮翊的大印在手,斐潛自然可以任命一個左馮翊的太守。
楊彪想要得到從弘農而來的支援,就必須透過左馮翊,因此這樣的一個太守職位,對於斐潛來說,就可以成為鉗制楊彪的最好工具。
當然,楊彪也可以任命另外一個左馮翊來對抗斐潛,然而現在種劭掌管了尚書檯,會讓楊彪順順利利的就做出這樣的人事任命麼?
說不定種劭反而會欣然的利用職權,在尚書檯上替斐潛補上一道完整的手續……
作為原本左馮翊的太守,在面對夾在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