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八三章 議民政,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諸人免不了都有些喜色,紛紛稱讚不已。
於是第一項民政事項,就這敲定了,順利之極……
然而斐潛卻知道,授田並非是一件好事。
土地一旦可以買賣,就像是開啟潘多拉的盒子,很多東西都會飛出來。
但是如果要禁止土地買賣,是不現實的。
就像是在後世,在留下一個碩大後門的同時,再覆蓋上所謂“流轉”,“租用”,“使用”等等詞語,但是實質上卻如同“就地轉進”一樣,依舊是一種委婉措辭的買賣……
如果現在於漢代規定不允許土地買賣,首先不談士族會不會全體暴動,單單是因此會不會喪失了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一個政權,以武力來鎮壓來維持社會的穩定,是遲早會出問題,想要長治久安,就必須掐住下面被統治階級的咽喉,然後再給其套上繩索,這樣才能指揮和控制被統治階級。
而對於漢代而言,或者說對於絕大多數的封建王朝來說,最重要的法寶是什麼?
就是土地。
控制在皇權手中的土地多了,皇權的權威就大,而控制在各地大族手中的土地多了,那麼世家大族的權力就大,而如果還按照現在制度來處理的話,授田分散出去的土地,或遲或早都將重新打亂,彙集到大族的手中,那麼從和平到紛亂的老套路就將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上演……
那麼如何來控制,或者說預防,或者說調控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其實斐潛也有些頭疼,但是又不得不面對。
這是一個大工程,也是必須於現在這個階段就要逐漸建立起來的架構,否則等後面士族漸漸侵入進來,掌控了鄉野的時候,再想要做什麼改變,就會提升難度,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斐潛知道有一個現成的條例,似乎是可以拿出來借鑑……
“從今年伊始,一應稅賦均以田畝計稅,不另行徵收口、算……”斐潛環視一週,緩緩的說道,“……諸位以為如何?”
“免口、算,這個……恐怕會減少不少賦稅啊……”杜遠眯著眼,開始估算如果減少了口賦等,會有多少的影響。對於他來說,管理的畢竟是平陽乃至於整個並北區域的後勤,對於口賦這一塊的東西自然是最為清楚……
漢代的稅賦主要是三種,田賦,又稱之為地稅;算賦,或者稱之為口賦;然後就是徭役,也稱之為更役或是力稅。
其中田賦很低,不過三十稅一,高的也就是十五分之一,額外徵收的芻稾稅也不過年每頃 55 錢,可以說是古代最低的土地稅,但是相比較而言,漢代的人頭稅還有更役等折算出來的其他稅收是比較重的,尤其是到了當下的時分。
正常的一個農戶之家,除了每戶要繳納200錢的“戶賦”之外,每一個成年的男子還需要每年再繳納300錢“更賦”,這只是“戍卒”的價格,也就是要到邊境執勤的代替費用,如果是要花錢免除服役“正卒”的,則是要出2000錢,而且漢律還規定,這個責任,就算是殘疾或是老弱,這樣的一個專案都不能免除,“罷癃鹹出”。
在人口稅方面,最開始的時候,十四歲以下的孩子,不分男女,都必須每年上繳23前的口賦,這23錢當中,3錢歸大司馬,作為特殊軍費支出,其餘20錢則是歸少府,也就是皇帝來進行使用,成年的人口稅則是一直需要交納到56歲,每人每年交納120錢,商賈和奴婢加倍徵收,這個成年的人口錢則是全部歸於大司農進行管理。
這樣的人口稅,導致很多農戶生不起小孩,甚至故意將生下來的孩子殺掉,造成了許多的人倫慘劇,這種極端的情況,才引起了漢王朝的重視,最終才改為從7歲開始徵收……
為多收取人口稅,也是為了鼓勵生育,女子年滿15歲如果還沒有結婚的,就必須開始收取重稅,每三年加重一算,最高是五算,也就是說在漢代,女子想要升級成為“死而無漢”的最高階別,家中首要條件,便是一定要有足夠多的錢,否則光第一級別的“剩鬥士”就足夠讓一個普通家庭崩潰了……
當然也有獎勵,但凡婦女懷孕者,免其夫算賦一年。
就算是這樣,徵收的賦稅依舊滿足不了龐大的開支,因此後續還加上了所謂的“獻費”,就是預設全天下的百姓,都是自甘奉獻的,於是凡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額外“獻給”皇帝 63 錢,以供其宮廷費用。
其次地方徭役也是農戶最為沉重的負擔。
每個在戶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