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7章 那條玄色的布幔,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人數必然依舊是少的可憐,而楊彪此舉,一旦在陛下心理上面形成了優勢,就足夠抵消掉斐潛帶來這些兵卒所產生的影響了。
就像是平常朝會一般,以楊彪為首,百官熟練的,下意識的站在楊彪身後排成了佇列,然後一個個整理著自己的衣冠,神情肅穆的等待著劉協的駕臨。
真是有意思。
斐潛垂下眼瞼,略微思索些一下,然後微微笑了笑,招手叫過身邊的一個護衛,低聲吩咐了一下,然後便帶著些許親衛,往前走去。
種劭此時也是心亂如麻,思維有些混亂,一時之間竟然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這也難怪,種劭畢竟年齡大了,這兩日熬夜沒有休息,長途奔波又加上跌宕起伏的轉折,巨大的情緒變化導致一時之間身體負擔過重,大腦養分供應不怎麼上來,所以縱然下意識的察覺到有些不對,但是也一時間沒有辦法做出什麼舉措。
三方齊聚。
楊彪領著百官,烏泱泱一幫子在左側;斐潛帶著幾名護衛在右側;雙方的兵馬都在外圍,隔著百餘步相互對峙;而種劭陪著劉協正從山上一步步的往下走來。
場面詭異之極。
不得不說,漢代畢竟還是傳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部分禮儀,前一秒打生打死,後一秒就可以相安無事,這並不是只在斐潛和楊彪之間表現出來,在這個華夏的大戰場之上,依舊是一種主流。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上一刻還是盟友,下一刻就可能會亮出刀子也是有出現過,只不過這樣的做法,難免會遭人詬病,然後或許絮絮叨叨幾十年都不會輕易的消散。
就像是袁紹和公孫瓚,兩個人正打得如火如荼,相愛相殺,結果朝廷派了個使者約個時間坐下來嘮嘮嗑,結果雙方真的就停手罷兵了,先前死傷便算是重新歸零,一切迴歸原位……
漢帝的顏面,在這個時候,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這個時候,整個大漢的政治環境,也逐漸的顯露出末世的氣象,放眼望去,當下的百官當中,竟然看不到一個讓人眼前可以一亮的,就連方才還在和楊彪拆臺的董承,現在似乎也服從於規則之下,乖乖的站在佇列當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劉協一行漸漸的走到了山下,楊彪見狀,便輕輕咳嗽一聲,正準備領著百官向前迎去,不經意的微微用眼掃了一眼斐潛,嘴角頓時扯動了一下,身體也僵硬了起來。
任何一個有經驗的人,都會下意識的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戰場,將對手拉到自己熟悉的戰場上來,然後用自己在這個戰場上豐富的經驗,來壓倒擊敗對手,這個策略,不管是對於聰慧絕頂的人,亦或是愚鈍痴呆的人,都是一樣適用。
楊彪在軍陣上,自然是不如斐潛,這一點他自己也是知道,但是在另外的一個屬於朝堂的戰場上,楊彪還沒有怕過誰,不過……
等等,這個斐徵西,要幹什麼?
就在此時,楊彪的眼角餘光看見從斐潛身後走出了兩三名護衛,各自手裡都捧著幾卷巾帛,然後走了幾步,彎下腰,就這樣將手中的巾帛鋪在了地上,沿著道路推滾著攤開……
這是什麼東西?
不,不,這是什麼意思?
哎呀……
隨著幾個斐潛護衛的動作,一條長長的,以巾帛鋪就的道路就從斐潛的面前,不斷的向前延伸,一直鋪到了劉協的腳下。
這個……
壞了!
自己怎麼沒能想到這個!
可是在這個荒郊野嶺,為何偏偏這個該死的徵西斐潛卻能想出來這一招!
楊彪目瞪口呆,看了一眼這一條用巾帛鋪成的道路,然後扭頭看向了在這一條道路另外一段的斐潛,卻看見了斐潛臉上那不知道是什麼含義的笑容。
漢朝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正朔,也從五德輪迴當中從水德變成了土德,後來又變成了火德,相應的漢朝所崇尚的顏色也經歷了從黑色到黃色,然後再到紅色的過程,不過呢,正朔的改變並未使前一種顏色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三種色彩通行於漢朝,得到漢人的普遍接受。因此,黑、黃、紅三種色,也是當下漢代人所接受,所使用的顏色。
行軍打仗,自然軍中常備布幔,特別是斐潛的護衛們,這個布幔肯定是少不了的必備物品。每到了一地,若是臨時紮營,不必架設帳篷營地的話,那麼就取些木棍,將長條的布幔拉扯支撐起來,就可以給斐潛隔離出一個單獨的空間,不管是議事還是休息,都是十分的方便。
所以當斐潛吩咐的時候,兵卒立刻就從後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