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8章 經章何為本,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詩的門楣來,多半從此往後,齊詩便算是絕後了。
龐統點了點頭,忽然想到了些什麼,抬起頭說道:“此番青龍寺議,齊詩麼……當下以毛詩為盛……對了,梁道擅詩也,不妨……”
“梁道?”斐潛也停下了筆,問道,“讓梁道持詩論?”
龐統說道:“梁道學從其父,乃得傳於九江謝也……”九江謝曼卿擅長說《毛詩》,為《毛詩》作了訓詁,賈衢的祖上也是從九江謝曼卿那邊學了詩,所以也算是傳承有序,有些跟腳的。
“九江謝……”斐潛說道,“也罷,且書信於梁道,告知此事,多做些準備……這《書》……”
龐統見斐潛看了過來,連連擺手說道:“書,我不行的……若是盧子幹仍在……另外,不知道友若擅不擅長?”東漢之中,擅長《書》的人從歐陽之後,便發散而開,成為了多家爭奪高下的戰場。龐統說他自己不擅長書,並不是說龐統他不知道書當中的經文,而是說他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跟腳。
相比較,荀氏就比較有些名頭了,畢竟荀爽出了一本叫做《尚卷,頗為廣傳,可以說也算是在《書》當中頗有造詣的了,荀諶作為荀爽的後人,出面主持《書》經之論,倒也可以說的過去。
“若是友若持《書》之論……”斐潛琢磨著,有些頭痛,“那麼《易》呢?士元你擅長《易》麼?”荀氏也是擅長《易》經的,當年在潁川之時,荀氏還特別舉辦過關於易經的公開課。
“易?文憂……呃……這個……”龐統下意識的說道,可是說出口之後方覺的不對,便停了下來,卡殼了。
李儒擅長易,但問題是不能讓他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之中。
李儒這個人麼,可以在斐潛手下任職,就算是旁人知道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說些什麼,雖然說當年毒殺了廢帝的執行人是李儒,但是就像是後世當中的許多臨時工一樣,髒活累活總是要有人做的麼,這賬能算到臨時工的頭上麼?會抓著臨時工死纏爛打,一定要臨時工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才罷休?
但是,這樣的事情,終是不能擺在明面上,所以龐統下意識的說了之後便反應了過來。
斐潛和龐統兩個人都有些發愁,將自家手中的人篩選了一遍之後,似乎也沒什麼合適的了……
說起來曹操也擅長於《易》,然後聽說劉表麼,對於《易》也是頗有些研究,可惜這兩個人肯定是不會願意參與到了斐潛這裡的所謂青龍經論的事情當中來的。
“這個暫且……先放放……”斐潛瞄了龐統一眼,說道,“士元你這個詩麼,讓梁道了,書麼,舉薦友若了,易麼你又說不懂,莫不成你要主持《禮》?”
“這《禮》……”龐統有些尷尬的笑道,“某倒是想……只不過,呵呵……要不這個……《春秋》我來?”
“你來主持《春秋》?”斐潛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倒也可以……”
五經之中,斐潛最為熟悉的,便是春秋,畢竟這也算是斐潛的本經。
春秋在西漢時期,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視,《公羊傳》、《穀梁傳》都是正兒八經的博士官學,而《左傳》則是廣泛的在野私學,兩者都到了傳承傳授,形成了不同的家派師法。
不過因為西漢末期王莽動亂,導致整個春秋傳承體系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到了東漢時期,經過明章二帝重新恢復,才算是將《春秋》又給重新建立了起來。
“不過你倒是要說說,這春秋之中究竟是何為重……”斐潛考察起龐統來,“說得好麼,便讓你主持了,若是說的不好,呵呵……”
龐統自然是學從龐德公那一派的,而龐德公又是黃老大家,對於《春秋》這種書籍自然不會陌生,也不會因此產生什麼問題。
“春秋自然是以史為重……這倒是不難……不過麼……”龐統說道,“春秋三傳,以何為本?”
“以何為本?”斐潛皺了皺眉頭。
其實一開始,春秋也有三傳。《春秋》因文字過於簡質,後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穀梁赤《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在光武帝準備重新恢復經學博士的時候,在雲臺相議,《梁丘易》的博士範升就說“《左氏》不祖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存,無因得立”,並且列出《左傳》當中出現失誤十四事,以及“不可錄”的三十一事,以此批駁左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