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6章 青羊肆,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青羊肆。
不是酒肆,而是道宮。或者稱之為道觀。
斐潛要表示去這個青羊肆,別說是道觀了,就算是真的去酒肆,劉備也只能陪著,只不過多少心中依舊還是嘀咕著,琢磨著斐潛的用意。
青羊肆並不大,據說是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修建了,但是都沒有什麼大發展,直至後世才慢慢的擴大成為著名道觀。
說起來有意思,很多華夏人對於“廟、寺、觀、庵”傻傻分不清楚,也不太知道其中具體的區別,但是實際上這些地方是不同的。
華夏是先有廟的,但是這個廟不是佛家的,而是祖宗祭祀所用,也可敬神,就像是太祖廟高宗廟等等。一般人的,則是稱之為祠。
而寺,原為通假字,即為侍也。佛教原本是外來教派,到了華夏最開始的時候,是住在招待外賓之鴻臚寺,以後雖然別建住所,亦以“寺”為名,此為佛教稱寺的由來。
庵,原是一種草名,叫做庵閭,長大長老了,便可以用之蓋屋。原本僧人苦修,便會在靜僻處蓋屋時,也常用庵閭,成為一座小小茅棚,日子久了,便稱這些小屋子為“庵”,後來便指那些不怎麼通外界,追求苦修之地,加上古代對於尼姑多戴有色眼鏡,因此更求清淨,所以多稱庵,而和尚多稱寺。
道教稱觀麼,始於周王。“周穆王好神仙,召尹軌,杜仲居終南山,尹真人草樓因號觀,由是奉神仙之地皆名觀”。道教最開始的時候,很多皇帝問道家之人,說是神仙喜歡什麼,結果這些道家之人便說,仙人喜歡高樓觀臺,故而皇帝也為了迎接仙人,修建了不少樓臺大觀,祈求長生,使卿持節設具而候仙人,便是道教稱觀的由來。
斐潛到了漢代,發現漢代的道教是十分混亂的,根本不成體系,更沒有什麼中心思想,甚至連統一的祭拜神靈也沒有,這也是斐潛他能忽悠了左慈的根本原因。
最初的這一波道教的人,可以說是一群作死的小能手。
道教最開始是國教,至高無上,連周公都搞易經八卦,在那個時候,除了道教之外,這其他宗教,真的是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道教的建立沒有一個明顯的創教時期,它的史前期很長,創教活動分散而緩慢。一般而言,凡屬道家流派、黃老學派及神仙方術的提倡者,都可視為道教的前身。
正是因為這麼的分散,所以道教一開始就沒有統一好口徑,結果導致了信仰分散得非常厲害,這在人口基數較少的古代,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另外,道教侍奉老子,作為創世道祖,可問題是漢代距離春秋戰國時期並不遙遠,甚至一些大世家家中說不定還存有老子的用過的物品,寫過的書簡什麼的,就像是孔子的木屐也一度成為漢代皇宮內的珍藏,這麼近的一個距離之下,自然不夠產生多少美出來。
最為關鍵的,是道教在最開始沒有任何對手的時候,自我放任了,飄了,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去研究純道義的,去攪合儒法家的,上山煉丹的,下海尋仙的,求雨的,求生的,求陰陽的,求讖緯的,甚至醫師原本也是出於道家……
然後為了爭奪皇帝以及古代社會並不是很富裕的一些產值,道家自己裡面的人物相互傾軋,捧出一個比一個比格更高的神靈來打壓自己隊友,然後最終構建出一個就算是神仙下凡也圓不回來的複雜到了極點的體系。
於是,崩盤。
儒教陰笑著,從道教陰影之下走了出來,然後他沒有再給任何其他教派機會……
聽聞徵西將軍斐潛前來,左慈屁顛顛的出來迎接。
左慈原先在漢中,但是因為劉誕死了之後(沒錯,這個傢伙終於修成金丹,得證大道),一來是要跟斐潛面稟這個事情,二來漢中的情況已經基本穩固,不需要左慈繼續坐鎮了,而川蜀之中才剛剛拿下,再加上週邊少數民族的信仰也是非常的紛亂,需要左慈這樣的一個超級神棍,呸,有道仙人前來坐鎮,因此斐潛便留了左慈在這個青羊肆中,並且派遣了一隊工匠,開始翻修和擴建青羊肆。
因為左慈的屁股顛得確實是比較厲害一些,然後被一旁的劉備看出來了,不由得詫異的看了一眼左慈,然後又看了一眼斐潛。
這兩天劉備確實是開了不少眼界,但是一直憋著臉不動聲色,也是十分難受。
斐潛沒理會劉備,一邊向前走,一邊看了看大殿當中的正在重新雕刻的神像,說道:“如何?這神像還要多長時間?”
左慈在一旁連忙說道:“估摸著還要三個月……”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