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3章 流局,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聲。
劉璋又轉頭看向了其他的人。
別駕張松微微笑了笑,說道:“使君莫急……不若由某前往廣漢,與徵西會晤……徵西進川,無非假借使君之兄為名也,恐為使君之兄所惑,故興兵南下,此乃不正之師也!某若得見徵西,當斥責言之不正,義之不存,或可憑某不爛之舌,令徵西幡然悔悟,兩家和善也……”
劉璋大喜,連忙說道:“如此甚善!如此甚善!就拜託子喬幸苦一趟了……”
張松微微挑了挑眉毛,露出一些意味深長的微笑,低頭行禮說道:“為使君奔勞,當不得幸苦……”
似乎得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劉璋也就失去了繼續探究的興趣,匆匆結束了這個讓他覺得很不舒服的會議,便往後堂而去。
才癱倒下來不久,劉璋就聽到由侍從說,成都太守董和前來……
劉璋不得不又爬了起來,換了一身衣服,到了偏廳見董和,問道:“董愛卿,尋某何事?”
董和也是年齡大了,脾氣多少緩和一些,聞言不由得嘆息了一聲,說道:“使君,莫非果真求和不成?”
劉璋愣了一下,說道:“董愛卿,此言……何意?”
董和低聲說道:“若是等閒之事,主公令吾等主意也無有不妥,然此乃兵家之事,事關生死……豈可,豈可……如此豈不是……唉,主公還是三思為上……”
劉璋疑惑的說道:“董愛卿之意……張別駕……莫非在誆騙於某?”
董和搖了搖頭說道:“誆騙倒是未必,只是……主公還是三思為上,是戰,是和,總有定論,方可行之也……老夫言盡於此,還望主公三思,三思……”
說完,董和也不多停留,便拱拱手離開了,留下劉璋茫然的瞪著眼。
這是幾個意思?
劉璋看著董和遠去,幾次想要叫喚其回來,但是想了想,還是最終放棄了,皺著眉頭,揹著手在廳堂之處轉悠起來。
廳堂之上,懸掛著一塊題寫著“聽濤”的牌匾,是原來劉璋老爹劉焉所題,因為此廳之側便種有一片斑竹,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竹葉相互摩挲,便如清濤一般。當然,劉焉寫這一塊牌匾的時候正值董卓入京,其中蘊含的深意也未必像是劉焉表面上所說的這個簡單的理由,只不過劉璋並不能理解罷了。
就像是現在,劉璋煩躁著轉著圈,依舊不太明白董和究竟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說一定要開戰?
還是說張松這個人不可靠,不能相信?
紛亂的思緒,就像是一團團的亂麻,堵塞在劉璋的腦袋裡面,讓劉璋無法清晰的進行思考,不過,劉璋的痛苦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龐羲在郪縣佈置了防禦之後,便連夜趕回了成都,匆匆洗漱之後便趕來見劉璋……
因為龐羲也是清楚,家裡的這條二哈,若是不看好,隨時可能就會撕家。
劉璋見了龐羲,如釋重任,連忙將這兩天的他和眾人商議的相關事情說了一邊,不過劉璋多少還留了寫心思,並沒有將董和勸說他的那些話語說出來。
龐羲一聽,便不由得嘆息一聲。二哈撕家,果然是不能片刻或離,才離開了才這麼幾天,局面就已經開始向不利的方向轉變了……
“主公……”龐羲拱拱手說道,“張別駕可是動身了?為何未曾遇見?”
劉璋點點頭說道:“應該是動身了……昨日就聽聞已經走了……”
龐羲已經是無力吐槽,不過反過來想,當初選擇劉璋,也不正是因為劉璋的這一點麼?因此龐羲也沒有說些什麼,估計是張松也擔心走郪縣的道路回碰見龐羲,所以故意繞道出去了。
龐羲看著劉璋,耐著性子解釋道:“主公,張別駕乃川蜀之人也,家業均於此地,自然不願遭遇戰火殃及,故而必然勸說主公以和為上……故而張別駕欲與徵西言和,皆為其自身所慮,並非為主公所想也……”
劉璋這才恍然,不由得大怒道:“某待其不薄,為何如此待某!”
這還是待誰不薄的問題麼?
龐羲也不想在這個方面多說一些什麼,畢竟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張松是川蜀人,所以選擇必然是偏向於川蜀的方向,準備和徵西和談也並不奇怪,因為在張松等人觀念裡面,劉璋同樣也是外來的統治者,和徵西並沒有什麼多少差別,正義不正義的,往往都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而龐羲則是不同,作為東川派系,則必須依附在劉璋身上,因為畢竟握在手裡的才是真實可靠的,如果說換了一個統治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