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7章 欺瞞,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興二年。

十二月,初一。

天陰陰的,厚重的雲層籠罩在許縣的上空,空氣沉悶的讓人有些抓狂。

低氣壓不僅僅是在空氣當中,甚至也有在朝堂之上。

大朝會上,漢帝劉協接見王粲。

王粲像模像樣的奉上了一系列的上貢之物,一些衣服,一些器皿,還有一些象徵著地方諸侯給漢帝劉協進貢的秋獲,也就是割下來,並且紮好的一捆粟。

要說數量麼,也不是很多,但是就像是千里送二哈,呃,鵝毛一樣,是個心意。

而漢帝劉協,最需要的也是這種心意。

王粲所說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準備建設讖緯宮設立光武神像的事情,然後還給劉協奉上了一尊光武神像的小樣……

劉協下意識的看了看群臣,卻發現所有的大臣都低著頭,略想了一下,便點頭同意了。這個事情,不管是誰,似乎都沒有資格發表什麼意見,特別是否決的意見,那麼也是除非劉協反對,否則基本上就這樣了。

有必要反對麼?

很顯然,沒有必要。

至少劉協認為沒有必要,多一個人祭拜光武,說不定就多了一份大漢的香火之力,再加上躺在錦盒中的雕刻光武帝神像小樣上來看,倒也威武雄渾,似乎不錯。

然而王粲所說的第三件事,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王粲上奏說,趁著朝廷兵進冀州,收復河內之際,便可遣使節往冀北,招降袁氏三兄弟……

王粲此言一出,包括劉協在內的所有人都有些驚訝,面面相覷,都覺得王粲所說的什麼讓袁氏三兄弟投降,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先不說袁氏三兄弟同意不同意,曹操也不會同意。開什麼玩笑,辛辛苦苦出兵冀州,不就是為了拿下河北這麼一塊區域麼,袁氏三兄弟一上表投降,按照道理來說曹操就要罷兵,如果不罷兵的話以後也就沒有人會投降了……

滿寵幾乎就是立刻反駁道:“仲宣此言差矣!袁氏之輩,大逆不道,罪在不赦,豈可納之!當誅惡除奸,以正乾坤!”

王粲面帶微笑,不急不緩的說道:“昔日之害已亡,如今袁氏三子,不過附逆而已……更何況袁逆不過誅害大臣爾,又未曾迫害陛下……稱不上什麼不赦……”

荀彧瞳孔不由得一縮。

從道理上來講,王粲所言也沒有錯。當年做壞事的袁紹現在已經死了,人死罪消,父罪子償本身就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再加上後面的半句話,簡直就是誅心之極!

劉協聽了,也不由得閉上了眼,生怕自己不小心眼底流露出的情緒讓堂下的人看見。迫害天子,現在誰在迫害?這不是光頭上的蝨子,明擺著麼?

“如今天下紊亂久矣,百姓欲安,然求之而不得,哀哭奔於野。城廓廢兮村寨棄,倉廩空兮莊禾死,百姓哀兮食子易,野草蔓兮乾坤泣!如是華夏乎!如是蠻疆乎!”

王粲環視一週,朗聲說道,“若陛下赦之,袁氏三子定然幡然悔悟,奉詔而降,如此,戰亂可平,百姓可安,社稷可定也!可節賦稅,可穩民心,可免枉死,下恤士民,上感天地,豈非上上之策乎?”

王粲說得是義正辭嚴,鏗鏘有力。

荀彧微微挑了挑眉角。

郭嘉依舊是那一副半死半活沒有睡醒的樣子,似乎完全就沒有在聽王粲說了一些什麼的樣子。

夏侯惇就有些按捺不住了,幸好理智還在,不至於當堂咆哮,但是聲音也不算是小:“袁本初雖亡,然袁氏不聽朝廷號令,據土而驕,擁兵十萬,野心昭然,豈肯投降?!即便是假意歸順,恐怕也是多有禍心,虛與委蛇,便會再行叛亂!如今王師北伐,乃除國家之大患也,豈可止兵,遺留後患!”

“將軍所言,不乏道理……”王粲依舊慢悠悠的說道,“不過麼……將軍似乎小覷了陛下,亦視曹司空於無物乎?縱然袁氏三子偽降,以謀後續,然陛下亦無反制乎?曹司空亦束手旁觀乎?也罷!即便是朝野上下具不為之,冀州以偽降謀積蓄,難道朝廷便無絲毫聚集?陛下仁德無雙,曹司空才能卓越,又何所懼哉?”

“即便是袁氏三子原意頑抗,陛下也應試招而撫之……”王粲接著說道,“如今天下紛亂不休,各地諸侯駐足而望,若朝廷諸公步步緊逼,豈不是適得其反?一旦朝廷顯海納之懷,寬待之意,恕其薄責,必有心懷陛下者,多有慚愧,則歸王化者眾矣!”

滿寵反駁道:“仲宣之言,初聞頗有道理,然不可用也。天下諸侯若是有臣服之心,便無當下之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