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2章 意外之禮,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吳郡城內東北角,東角樓和朱雀路的交匯處,便是孫權個人的別宅。這個別宅,原本是在孫策還沒有身故的時候,作為孫權個人的別居之所的,因此即便是孫權當了當下的江東掌舵人,也沒有將這裡完拋到腦後,反而是常常會回到這裡,似乎這樣才能享受一些屬於孫權的個人自由時光。
孫權早年,其實並沒有得到孫堅的多少寵愛,至少在孫權印象當中,是這樣的,每次到了孫堅之處,簡直就是文不成武不就,無一是處。從某個方面來說,也確實是如此,畢竟孫家原本就不是什麼詩書之家,孫堅本人麼,也是軍功起家,這孫權在經書上面的造詣究竟多少,自然也就是可想而知了,而武藝麼,和孫策一比,簡直就是渣渣……
因此,在整個的孫權童年時間,基本上來說孫權都等於是陪襯的存在,不是成為讀書人的陪襯,就是成為習武者的陪襯,耳邊永遠聽到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某某某的後人如何如何好,而自己,似乎永遠都是屬於二等貨色,被嫌棄的物件。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孫權漸漸的就變得有些沉默寡言起來。因為孫權知道,就算是他說出口了,也未必有人聽,所以乾脆什麼都不說。這樣的習慣,進而影響到了孫權的行為模式,就像是當下,即便是做了,也不說,不承認,不認錯。
更何況,孫權認為他沒有錯。
在後院的小亭當中,孫權獨坐,桌案上擺了一壺酒,三個豆盤。
下人都被孫權遠遠的趕開了。
孫權覺得很煩。
不想辦法使得江北的這些傢伙相互打起來,難道還要等著這些人統一在一處然後揮軍南下麼?
如果們有更好的策略,那就說出來啊,一個個搖頭說沒有辦法,等一等再看,然後我做些什麼吧,又一個個跑過來說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好……
啪!
孫權不輕不重的拍了一下桌案,然後端起酒爵,灌了下去。
當年是這樣,現在依舊是這樣,就連張昭看著自己的眼神和表情,也似乎是和當年一模一樣!
孫權喜歡喝酒,也喜歡觀察旁人在酒水麻痺之後展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孫權認為,只有在酒水澆灌之下展露出來的那些平日隱藏的東西,才是真實的……
因為孫權自己平常就是隱藏著,所以他認為所有人也是這樣隱藏著。
就比如張昭張子布,孫權一直認為張昭看不起自己。
然後觀察的結果是,張昭果然看不起自己……
就像是這一次的和張昭友好的爭論,或者說辯論,好吧,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張昭從頭到尾都是在教訓,卻沒有任何的建議!
其實麼,並不是張昭沒有給出建議,而是孫權自動的將其建議忽略了,就像是之前他認為周瑜說的韜光養晦,養精蓄銳之策不正確一樣,他同樣也認為張昭叫他少做少動,無為而治的方案是錯誤的。
既然是錯了,為什麼還要聽?
所以孫權就很自然的認為,這些傢伙只會嗶嗶,而沒有給合理合適的建議……
如果孫權心氣不高,亦或是再過十幾二十年,慢慢沉澱下來,或許就會安安分分的聽從周瑜和張昭的策略,可問題是現在孫權野心很大,又剛剛好處於少年氣盛的時候,叫他安安靜靜什麼都不做,可能麼?
可問題是,不管周瑜還是張昭,也都忽視了這一點,因為在周瑜和張昭心中,認為孫權既然坐上了江東寶座,就不能僅僅是憑藉著少年的意氣來行事了……
於是乎,相互之間,似乎就有了芥蒂,慢慢的,這芥蒂就越來越深,似乎要往心結方向發展。孫權也知道這樣下去並不好,但是依舊憤憤的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是江東之主了,就算是不給自己尊重,也要給這個位置一點尊重罷!
院門之外,老管家緩緩的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個長條形的秀美漆盒。
孫權微微皺眉,但是並沒有說一些什麼,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老管家也不會未經稟報就擅自做主拿什麼東西過來。
果然,老管家在亭外二十步左右就停下了腳步,稟報道:周都督遣人送來吳王古劍一柄……
吳王古劍?孫權挑了挑眉毛,有些意外。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就能冶煉相當著名的寶劍了,像是干將莫邪什麼的,據稱是蘊含了鋼質地的,所以才對於其他同時間的青銅劍形成了壓制,具體怎樣,已經失傳不為人知,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但凡真是吳越之劍,自然都是相當名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