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2章 人物,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雍闓手下,也就是最早攻陷建寧的這一波人,其實有些像是黃巾賊,以銅礦苦工為主,加上建寧當時……
斐潛想起來,也不由得微微嘆了口氣。
這事情鬧騰的,如果說當年斐潛沒有想著要用劉備來削弱川蜀大戶的勢力,尤其是川南的這些傢伙,估計川南這些人也不會這麼快爆發出這麼嚴重的問題,畢竟當年豬哥平南中,都是到了三國偏後期了。
這算不算是自己搬的石頭掉自家腳面上?
因此雍闓的部隊雖然數目龐大,但是實際上戰鬥能力很一般,順風仗估計很強勢,一旦處於逆風狀態也容易兵敗如山倒。
所以面對雍闓的部隊,只要不發浪,不作死,一般情況下雍闓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不管是戰術還是謀略,都需要比較有經驗有訓練度的兵卒才能施展出來的,像是一般苦力這樣的兵卒,根本也玩不起什麼花樣來。
兵陣之中,金鼓旗號,普通人根本都不懂,像是雍闓這樣的烏合之眾,唯一懂得的命令就是“豬突”而已,所以只要魏延頭腦還清醒,懂得進退,不中埋伏……
這恐怕也是徐庶只給魏延三千兵的原因。給多了,真是擔心魏延心思一動,然後就要搞個什麼大動作。
另外一邊的高定麼,就比較麻煩一些。
因為高定本身就是越人王,手下的兵卒多數都是山林之中的蠻兵,這些蠻兵雖然和黃成之下的山地兵有些差距,但是一方面是數量多了好幾倍,另外一個方面是更加熟悉地形,而山林作戰當中,熟悉地形的,肯毋庸置疑是佔據相當大的優勢。
再加上若是雍闓、高定還有其他方面的援軍……
斐潛沉吟了一下,說道:“若是令劉玄德移師建寧……”
龐統看了看斐潛,然後微微搖了搖頭說道:“不可。劉玄德雖敗,心未服也,若是其臨陣倒戈,怕是難以收場……”
“嗯。”斐潛點了點頭,表示知道這一點,但是並沒有繼續說些什麼。劉備劉玄德這個人啊,野心極大。這也是斐潛他最開始沒有考慮採用劉備進行平亂的原因,萬一就像是龐統說的那樣,臨陣倒戈又或是乾脆跟建寧叛逆勾結在了一處,若是沒有防備之下,就肯定是一場大禍。
不過麼,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
荀攸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主公之意,莫非是欲試之?”不得不說,荀攸的察言觀色的本領,比龐統要高上不少,龐統還在關注著計劃的可能性的問題,荀攸卻在琢磨著斐潛的想法。
“試之?”龐統也明白了過來,皺眉說道,“若是如此,川中兵卒……怕是不足……”
何止是不足啊,斐潛現在的想法,簡直就是往火上潑油,當然可以預見的是,潑油的行為必然導致火勢猛烈,加快燃燒物的揮霍速度,消除未來的隱患,可是萬一如果控制不住,就會引火燒身。
一時間議事廳內便沉寂下來,三個人都在思索著,推演著。畢竟這個事情干係重大,不想清楚就貿然行動,肯定到時候就會出亂子。
劉備是個隱患,這個斐潛自然是知道。
不過既然是在漢代,既然還要在士族圈子裡面,除非那一天斐潛已經完全破除了士族圈子的力量,到那個時候才能說斐潛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否則還是需要遵守以下士族圈子的一些規則和標準。
華夏本土的大地主階級也好,西方中世紀的封建領主也罷,在戰爭的時候,也不是說抓到對方的首領了,立刻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砍頭殺掉,很多時候還是留下來,換取贖金又或是進行交易什麼的,這樣的方式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就算是遊牧民族也懂得抓到漢人皇帝之後要等到利用價值都沒了,才會幹掉。
當然,更不可取的行為是斐潛說劉備將來必定反叛,就將劉備二話不說咔嚓了……
雖然斐潛知道劉備有問題,甚至龐統荀攸等人也明白劉備不靠譜,但是不代表其他人知道,也不代表其他計程車族子弟認同斐潛的做法,畢竟若是不按照上帝視角來看的話,所謂腦後反骨,必有異心的說詞,很多時候就是莫須有的感覺。
誰又會喜歡一個成天舉起“莫須有”屠刀的上司或者領袖?
難道不怕那一天這把屠刀就砍到了自己頭上?
所以歷史上的袁紹沒有動劉備,曹操也沒有動劉備……
不過,若是反過來說,假設在禮遇的情況下,劉備依舊背叛了,那麼接下來就自然是不需要客氣了,就像是當年劉備出逃,那麼精明的,那麼疑心病的曹操也居然“降智”了,不僅是當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