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5章 五德之說,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歌,難道劉邦就不擔心自家的兵卒也同樣思鄉,無心作戰?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實際上是秦人和楚人的再一次爭霸,因此劉邦在建立漢朝後,毅然將國都定在了長安,因為只有在長安,才有辦法直接管轄住這一幫子秦人,然後不斷地將天下大郡豪右遷往三輔,一方面是為了地方的穩定,一方面也是不斷的往關中摻沙子。
就連殺韓信,其實也是因為害怕秦人再次做反,因為當時統領這些秦軍的主帥,就是韓信,一聽到有人蠱惑韓信,頓時跳了起來,畢竟這些秦人似乎也更信服韓信……
所以,劉邦選擇了繼承秦朝的水德,來拉攏這些秦人的心,然後在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果斷不能忍,便改成了土德。
然後到了王莽同志的時期,為了證明自己是受命於天,是採用了周朝的禪讓制度,王莽便說自己是繼承了周朝的火德,便重新改土德為了火德。
劉秀呢,一開始勢力小,也不敢公然反對王莽同志的火德,乾脆就趁勢而上,藉機大做“火”字文章,為“有火自天,流為赤烏”“火為主”等圖讖之言,然後再推翻了王莽之後,也都說順口了,乾脆也就沒有改,直接沿用了火德,一直到了現在。
可以說,其實到了王莽後期,五德終始說已經逐漸沒有了市場,大多數的政治家都知道其實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幌子而已,王朝更替和什麼德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在漢代之後,也漸漸沒有人提這個事情了,至於穿什麼衣服,色尚什麼顏色,都不太在意,所以漢代之後的華夏人,依舊很喜歡紅色,其實就是從漢代火德開始留下來的基因沉澱。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依舊要搞一個什麼水德就有意思了。
“來,這個情報有些意思……”斐潛將冀州的訊息遞給了賈衢。
“此……此乃大不逆也!”賈衢憤怒的將情報拍在了桌案之上,言辭憤慨說道,“昔日以承製矯詔,今日又推行水德,此叛逆之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賈衢畢竟還是年輕一些,雖然這些年也是經歷了不少,但或許是幷州人本身就比較直爽,又或是真的對於袁紹的這樣舉動十分不滿,於是乎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感情緒。
“漢之有漢,乃禮之序也!”賈衢搖頭嘆息說道,“如今天下紛亂,不求和同,反而逆異,如此行徑,其能長久!大漢袁本初,終究為路人!”
斐潛看著,卻笑著說都:“某看袁本初此策也是迫不得已……到也可以說是一個上策,可謂一舉數得,可保聲名不墮,又可解釋外敗之因,可攏內亂之民,還可安撫士族子弟之道……只不過麼,未必將來也是一個良策罷了……算了,袁軍要退兵了,不知梁道可有什麼想法?”
站的位置高了,斐潛看到得並不是這個策略本身,而是策略推行的意圖,用處,以及未來演變的方向。
袁紹不清楚所謂五德終始說的真假麼?
未必,但是對於袁紹來說,這個說法確實能夠讓他有一個梯子可從之前架高的地方下來了,所以也就管不得下來之後,這個梯子會不會掉下來砸到自己腦袋上……
袁紹的這個策略,從當下的效果來說,確實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舉措,就像是斐潛所說的那樣,因為袁紹在征討幷州這一件事情上卡住了,下不了臺,因此需要一個保全袁紹他自己的名聲的一個說法。
就像是阿Q那樣的人物,也是需要麵皮的,縱然在人前被扯得稀爛,在人後也需要尋求一些心理安慰,更不用說像袁紹這樣十分要麵皮的大人物了。
攻打併州失利,連老巢都被太史慈捅了一刀,這樣的情況讓袁紹怎麼給出一個交待?不給交待的話,以後還有沒有人會願意跟著袁紹一起走?
不是敗給了徵西,而是敗給了天下的氣運走向,所以當下的失敗也就成為了一種可以接受的結果,畢竟金盛則生水,就會輪到水德興旺了,未來還是相當的可期的麼……
因此這樣的一套理論,轉移了冀州士族子弟的視線,大體上挽回了袁紹的面子,讓其不至於退兵退得太過於難看。
“主公言之有理!”賈衢也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具體的兵事之上,“若此一來,袁軍必定布疑兵,徐徐而退……而山道之中,兵卒追擊也是不易,稍有不慎,恐中其伏……嗯,主公,是否可以讓凌校尉領小部兵卒,沿途追擾……”
賈衢說的沒有錯,既然這一份情報能夠輾轉到了斐潛的手中,想必袁紹撤兵的命令也是到了在壺關山寨當中的逢紀手中,作為歷史上也算是有名的謀士,肯定不會亂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