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5章 最難的人情,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將軍府。
或許不久之後就會被稱之為丞相府。
儘管天色已經黑了,但曹操曹老闆仍在批閱各類的公文。
他一邊藉著燭火在批閱著,一邊還在教導側坐在一側的曹丕:朝內百司,各有其職,雖說以尚書為重,然各有分案,所責所任,各自不同。如今你也長大了,當知曉這些任責職權,也需要知曉如何以勢權事的道理,我也就不再與你多說。這些行文都是尚書檯之前批覆各地的備份抄本,事務繁多,各有牽連,你自當多多研讀揣摩,通曉權用
曹丕一臉認真的聽著他老爹的教誨,心中就不知道是轉悠著什麼念頭了。
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曹丕確實感覺到了他父親對他的教育越來越重,畢竟之前這些所謂的政治方略,執政任事的經驗,都不會對他教授的如此細緻翔實,以至於曹丕他時不時的要提心吊膽,常常是處於較大的壓力之下,為了完成曹老闆的作業殫精竭慮,耗費心神。
但是又不能抱怨
頂多在肚子裡面腹誹兩句而已。
畢竟當下曹操的態度和行為,很是明顯要培養他作為繼承者, 也要讓他開始試著分擔一些朝政上的壓力。。
當頭上帶上了沉重的頭冠,也就意味著要為頭冠的絢麗而付出一些東西, 就像是後世為了長時間刷短影片而需要付出頸椎畸形一樣。
曹操批覆了幾個字, 然後將手中的公文放到一旁, 又拿起了一份新的公文來看,但是這一次他批覆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這是一份來自於盧洪的奏文, 表示進來許縣之內多有議論,其中包括太常劉逸等,曾在公開場合有誹謗詆譭大將軍之語, 請令嚴查。
太常劉太過曹操將這一份的奏文看完,沉吟了片刻,抬起頭對曹丕問道,汝以為太常此人如何?
曹丕微微思索了片刻, 組織了一下語言,劉某自持老臣,雖居高位,不思謹慎, 多有強直妄語, 頑冥不化,厭聲難阻
曹丕一邊說著, 一邊觀察著他老爹曹老闆的表情。
對於劉逸這樣的老傢伙, 基本上不管是那朝哪代, 大小公司都會有,屬於那種做事情做得不多, 但是牢騷話特別多的人, 很不受待見,又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自我為中心的時候, 以為全天下,全宇宙都圍繞著自己轉動,眼睛睜開才有日月, 口中有言才能稱之為章程, 觀天下之芸芸眾生都覺得其渺小,唯有自己偉岸如山嶽, 卓然且超脫。有的人會在小時候便是被教育得明白了, 但是有些人不會, 然後持續到了一把年齡, 還在做著這樣自我為中心的理想主義者。
就像是太常劉逸。
劉逸是南陽人。在他小的時候,南陽是富足的,而且他又是皇室血脈,在南陽混得很開,什麼吃穿用度,美人侍妾根本都不用自己操心,早早的博得了一個名士聲望,走到哪裡都可以刷臉吃飯。後來又是位列三公,雖說只是背鍋的,擔任了一年的時間, 但畢竟是大漢最高階別的官吏,即便是退下來了,也一直都在九卿位列。
論血統有血統, 論資歷有資歷, 論年齡有年齡,論名氣有名氣,在這樣的情況下, 形成了劉逸直至當下依舊是極度自我,槓精附體,動不動就要指點一下他人要怎麼做事情的惡劣性格,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劉逸之前最經常說的言論,也是最為經典的,就是若是當初董卓進京之時他還在雒陽,定然不會讓賊子囂張云云
嗯,當時董卓來的時候,剛好劉逸生病,告假回家了。
曹操微微皺著眉頭,問曹丕道:若是汝來處置此事,當何為之?
曹丕聞言之後又是沉吟了片刻才說道:不如先將老匹夫改遷宗正?或是大鴻臚?以虛其省事。
曹操微微點頭, 這是一個思路,但是曹操依舊沒滿意, 又問,除此之外, 還有何法?
曹丕頓時卡殼了, 又是思索了一下,便是帶著些無奈比劃了一下手勢,亦或是
曹操失笑道:因言而獲罪,豈不為恥乎?
曹丕眨巴著眼睛,米有應答,腹誹著,老爹你說是這麼說,莫要以為我不知道許某人是怎麼死的
曹操當時搞死許攸,其實也是有幾分無奈。
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下之中,曹操最後默許搞死許攸,並非是完全因為許攸個人的那一張臭嘴。在大多數的時間內,曹老闆都還算是比較寬容,或者說會自覺不自覺的維護著一個寬宏大量的形象的,即便是像是陳琳那樣罵得他差一點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