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0章 長思量,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原。
第二次,然後第三次,甚至幾年過去了,依舊是動不動關城門,這是說敵人奸猾呢?還是說主事者愚鈍?
如何在不動聲色,甚至在毫不驚擾地方的情況下甄別和抓捕這些奸細間諜,便是壓在闞澤身上的重擔。
幸好,在三國這一代的人傑之中,還沒有像是晉代那些擺爛的習慣,遇到了問題,更多的是求知和求變,而不是祖宗之法萬萬年,用萬年不便的辦法去一刀切。
時代在變化,環境在變化,一切都在變化,因此應對的辦法同樣也需要變化,按照驃騎大將軍的說法,就是四個字——
闞澤揹著手,站在地圖之前,來吧,讓我看看你到底要耍什麼手段?
曹安惶惶,也憤憤,但是他依舊不能表現出來,因為他需要鼓動旁人先上。
比如桓典的那幾個護衛。
桓典在百醫館被人打成重傷,加上又是年老,挺了幾天之後便是不治。
這一件事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桓典的錯,只不過桓典等人在山東之處橫行慣了,以至於到了長安依舊沒有適應,最終因為桓典護衛跋扈引發的口角,進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毆打桓典的那幾個子弟,被大理寺收監,擇日將進行宣判,但是桓典剩餘幾個護衛卻依舊不肯罷休。
有些人總是會將錯誤歸咎於他人的頭上,桓典的這些護衛也是如此。桓典不治,自然是打人的那些子弟的過錯,但是桓典護衛同樣也有護衛不力的責任。只不過,桓典護衛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是他人,是百醫館,是長安城,是驃騎將軍。
因此,在曹安的有意鼓動之下,這些桓典的護衛也漸漸的陷入了一種偏執的狀態當中,或許是為了復仇,亦或是為了免除自己的愧疚的心理,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他們就覺得是長安人長安城有負於他們,是百醫館驃騎將軍有罪於天下!
如果不是長安三輔搞出百醫館,華佗什麼也好,張仲景什麼也罷,不就是應該在許縣,在豫州,在山東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麼?
如果不是百醫館那麼多的什麼狗屁規矩,非要給那些下賤的貧民泥腿子看病坐堂,依舊像山東那樣,高等醫師就是負責維護士族貴人,桓典早就應該看上病了,豈能一拖再拖?
如果不是驃騎將軍劃分東西,立函谷修潼關,那麼桓典又何必辛辛苦苦跋涉來此,加重了病情,以至於體虛到了承受不住一頓拳腳?
如果不是斐潛要搞什麼青龍寺大論,引來這麼多寒門子弟破落浪蕩子,桓典又怎麼會因為口角而被牽連,進而重傷不治身亡於此?
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不都是長安人長安城,百醫館驃騎將軍之過麼?
那麼憑什麼?
憑什麼桓典死了,這長安人,這百醫館,這驃騎將軍還能這麼高興?
憑什麼?!
搞他!
谷觸
直接衝去搞斐潛,當然是不可能的
畢竟不是網路的假名。
就像是後世之中也有很多人不敢面對強權抗爭,但是會欺凌弱者一樣,或是在現實當中唯唯諾諾,在虛擬當中瘋狂叫囂,或是在包工頭那邊吃了癟,轉頭就砸死一個看起來體形弱小的女子以洩憤,亦或是在公家之處受了氣,就焚燒普通人坐的公交車來墊背,還有那些真的去拳打南山養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的,都是此般人物。
這些人盯上的,不是兵卒眾多,隨便衝上來一隊就能收拾他們的朱雀玄武大街,也不是重兵護衛,有許褚和魏都坐鎮的驃騎將軍府,而是
百醫館。
桓典因為百醫館而死,所以那些百醫館內的護工和醫師就沒有責任麼?
人死了,就是天大的理由!
人死了,就要讓百醫館內的護工和醫師來陪葬!
每個人都要為前人的過錯負責,無論是好是壞,是正是奸。生活將純真埋葬,貪婪將靈魂玷汙,誰都指責對方的過錯,誰都鄙夷對方滿手血汙滿身汙穢。
斐潛在長安建設百醫館,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看病的方便,而是斐潛知道,培養一個醫生的不容易。尤其是要在華夏推動技術的發展,從根子上重視文化,重視技術,重視人才是多麼的不容易!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把控著一切,所有的技術人才為其服務。
秦漢晉唐朝代,士族控制著一切,所有的民眾在其下勞苦工作。
再往後
一代代,統治者官本位,技術和技能都是下賤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