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6章 燒火,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矛盾,皇帝如果權威過盛,宰相形同虛設。宰相如果太過勢大,皇帝則就被直接架空。

就像是他自己當下,褲襠下嗯,石榴裙下,嗨,腳底下就沒有多少基石,顯得空蕩蕩,晃晃悠悠的,好不難受。

皇權要穩,就必須分權,之前三公九卿,其實還分得不夠!看看當下的斐潛,劉協才是豁然開朗,何必侷限於之前的那些機構呢,擴大了之後,人就自然多了,然後不是自然而然的就分權了麼!

想通了這兩點之後,劉協便是如同撥雲見天,復見光明一般,覺得胸腹通暢,大有輕身飄飄欲臨風而起之感

然後等落到實處,劉協卻發現他並沒有辦法像是斐潛那樣,一言出而萬人從,他放的屁還沒有出崇德殿,便是已經消散了,離開大殿三尺之外,便是連個味道都沒有。

怎麼辦?

劉協準備雙管齊下,放兩把火。

劉協身邊有什麼曹操和斐潛都沒有的?宦官。就像是之前他父親,然後再往上的大漢皇帝一樣,都有利用這些宦官的策略,劉協自然也不能拋棄這個大漢優良的傳統。雖然說現在他已經培養出了幾個心腹,但是這依舊不夠,數量還是太少。這些宦官當然不能取代朝臣,但是可以充當劉協的觸手和耳目,直通內外,然後慢慢的擴充套件實力。

所以,第一把火,便是擴招宦官!

第二把火,則是燒在了郗慮等人的身上

這些離開了關中三輔,來到了劉協身邊的人,首先可以確定一點,這些人和斐潛合不來,因此就可以成為劉協的助力。

劉協召集這些人講經,也沒有受到太多的制約,又可以說明其實這些人也並不受到潁川這一派的重視

就像是潁川的這些傢伙從來都不會花時間來和劉協講經一樣,這些潁川人更願意花時間在攝取更多的權柄上,因此郗慮這些人也同樣和潁川人之間有著矛盾。

雖然說這種矛盾並不是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劉協覺得可以利用一下,點上些火燒一燒,看看有什麼變化。

至少不要像是當下死水一潭。

所以第二把火要怎麼燒,劉協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火之處!

修史!

若說是經書註解是經學世家夢寐以求之事的話,那麼修史就是全天下所有有識之士的心頭好

後世之人可能難以理解這個問題,舉一個例子就大體上能明白了。在唐代有一個丞相,薛元超,多少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然後其言有平生三恨,一不能進士及第,二不能娶五姓女,三不能修國史。由此可見修國史這一件事,對於這位高如宰相薛同學來說,都有著極大誘惑。

而修史這個事情,只能由劉協發起,其他人沒有這個資格!

當年班固修史,才沒開始多久,被人探知,便是上書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旋即班固就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幸好他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後人瞭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並無毀謗朝廷之意,經過了一番調查之後,漢明帝才將班固無罪開釋,並賜給了班家一些錢財,幫助他們寫下去。

因此沒有天子授權,私自寫史,是大罪。

當然劉協肚子裡面也沒有多少墨水,他親自去修訂國史就是個笑話。

後世認為修國史是要等下一個朝代才能做的事情,其實在漢代還真沒有這個講究,就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史記來說,也是直接寫到了漢武帝鼻子下面。後來的漢書嚴格意義上來說雖然也是後代寫前代,是東漢人寫西漢,可是畢竟依舊用同一個漢家旗號,而且在漢靈帝時期,蔡邕等人也一度表示有漢以來,當續作漢書,所以在漢代人觀念裡面,編寫當代國史也是正常的。

這可是比經書註解刺激多了

一個是給經文做註釋,而國史那是給國家做註釋,這本身就是對於這些讀書人的莫大誘惑。筆削春秋而留名青史,這是很多士族子弟心中的夢想。

如今劉協和曹操的關係,不算是好,也不算是太差,但是劉協經過前幾次的事件,多少頭腦清醒了一些,知曉自己和曹操之間的力量差距還是非常的大,一方面劉協寄希望於曹操可以替他去收拾那些不服王法,肆意對抗朝堂的地方諸侯,這裡面甚至包括了斐潛;另外一方面劉協也對於曹操的勢力深深地忌憚,憂心曹操最終也會變成董卓,或是李郭一類的人物。

當年劉協離開斐潛,執意要來豫州許縣,並不是得知許縣有多美,而是因為關中是在是一個他的傷心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