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6章 賢弟明白否,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聽了,也沒有再說什麼……

後來,驃騎騎兵出函谷,急襲許縣,天下震動,小弟我再次說此等動輒天下驚之輩,當及早進行謀劃……然後呢,驃騎退兵了,我兄長又說再看看……

這一慎重啊,這等等看看啊……

上庸之地啊,雖說南北皆有山,但通達三州,地小人微……

申儀搖著頭,酒杯裡面的酒水晃盪著,灑落了不少。

申氏為上庸大姓,地方豪強。在上庸一帶具備很強的地方實力。

上庸這一塊地方很特殊。

或者說華夏之地何處不特殊?成大一統者,必然是大毅力!

在歷史上,上庸大體上和青徐的泰山軍類似,是屬於半獨立的狀態,直至司馬懿擊敗孟達、遷移申儀至雒陽,也就是地區新城之亂後,才徹底消除這裡的隱患。

上庸在上古時期,是為古庸國,為容成氏後裔,在黃帝時的容臣開始慢慢形成。古庸國在武王伐紂之時,曾經是西方八國聯盟之首,在春秋戰國時期,古庸國甚至主動出擊攻擊楚國,屢次的勝利讓古庸國對楚國失去戒備心,認為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裝置,然後自然就是被錘了。

楚莊王聯合秦國和巴國,三國共同夾擊古庸國,最終滅了庸國,三國瓜分古庸國,然後直至後世,也是陝蜀湘三地瓜分其地。

古庸人擅長制器,擅長築城,傳聞西周雒陽城雒邑就是庸人所修築,因此庸人也被稱呼為墉人。

張魯還在漢中的時候,因為他也無法實際性的控制上庸一帶,所以只能是縮在南鄭一帶,像是西城上庸一帶一直都是委任,甚至是連人都排不進去。

後來斐潛攻克了漢中,但是因為諸多因素的考量,斐潛也沒有對於漢中上庸的大戶進行什麼動作,也幾乎等同於委任。黃成在上庸練兵的時候,一度掌控了上庸縣城的統御權,後來黃成調離,張則撿了一個便宜,但是不管是黃成還是張則,實際上對於上庸的控制也並不完全。

上庸周邊,山林眾多,一些山寨塢堡幾乎是控制了所有能夠耕作的區域。

張則的手下最多就是在上庸縣城內還有一些控制權,出了縣城便基本上是上庸大戶的範圍了。這也是為什麼魏延在上庸境內來來去去,進進出出,卻很少有資訊被報給張則的原因。

這也是上庸一帶豪強大戶的看家本領,在歷史上甚至東倒西歪的沾了不少便宜,直至三國後期才算是被徹底消滅,而且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上庸的這些豪族大戶,也是導致關羽之死的一個因素……

……漢中一役,本乃張氏貪婪成性……早先張氏追隨驃騎,便是先行雌伏,直到西羌大戰開始,張氏自以為得機,便行逆舉……當下申儀說的好像是義憤填膺,但是實際上申氏當時也是對於張氏之舉裝聾作啞,當做什麼都不知道,打著的主意也是趁機搞一把……

張氏輕視驃騎……我又說應該早些聯絡驃騎……申儀將酒飲盡,然後往桌案上一放,長嘆道,只可惜……哎,我兄長又說再等等……如今,便是被張氏所累啊……

申儀是真的恨張氏,說起來便是咬牙切齒,生啖其肉一般。

其實申氏上下,也真是被張氏忽悠了。

當初張則手下在上庸的時候,當然為了穩定,也沒少宣稱一些張氏大計,尤其是張氏和曹操達成了協議,曹軍旦夕就會從荊州前來支援的事情,更是說得信誓旦旦,甚至有人名有地點還有物證,簡直就跟真的一樣。

上庸邊上就是房陵,而房陵往東就是襄陽,所以若是真的曹軍出兵,那麼自然是真的就會很快的抵達房陵,甚至是上庸地區,所以申氏當時就覺得沒有必要那麼早下注,要等到最後確定了勝者之後再將籌碼壓上去。

而後……

申儀長長嘆息了一聲,然後又給自己打了一杯酒,仰頭而盡,滿臉的愁苦。

誰能想到呢?

張遼魏延朱靈在南鄭城下展現出來的武力,讓漢中所有的豪強大戶都嚇尿了。

張則在城破的那一天,便是自裁。

有道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只有知道生不如死,才會去求死。

南鄭城雖說不如險峻雄關,但也是張氏多年經營,在加上陽平關,南北大營,可以說在沒有被驃騎兵馬攻擊之前,幾乎在漢中上庸的所有人,都認為其防禦體系足夠堅固,並且難以被攻克。

至少不是短時間能夠攻克的。

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當火神石炮在南鄭呼嘯著擊潰了張氏的城防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