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9章 黃老,傳承為重,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結果斐潛真沒上山,只是在渭水之南,驪山之北的一塊地方停了下來。
龐統左右看了看,沒看出什麼特別來。
這是一大片的荒地,因為沒有靠近水渠,灌既不便,所以只有在渭水之側有些農田,距離遠了,靠近秦嶺驪山的地方就基本上沒有什麼耕作田畝了,只剩下些荒草灌木,稀稀疏疏散落。
這裡……斐潛腳下踩了踩,始皇帝就在下面……
啊哈?龐統愣了一下,旋即低頭看。
此時春日漸暖,草長鶯飛。青草四處曼生,時不時有些螞蚱之類的小蟲被斐潛和龐統二人所驚擾,在草叢之中跳躍而過。
下面?龐統跺了兩下腳,似乎有些不太敢相信的樣子,然後回頭看了看那個碩大的土山包,是在這裡?不是在那個陵山之中?
後世之人以為是到了近現代才有人發現了秦始皇陵,但實際上並不是。
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猜測到了。
司馬老倌就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之中很乾脆的寫道,九月葬始皇驪山……
在加上漢代繼承了前秦不久,其實想要知道始皇帝究竟在哪裡,並沒有後世所想象的那麼困難。雖然很多傳言說是秦始皇最後殺了那些修陵墓的工匠來殉葬什麼的,但是實際上即便有殺那些工匠,也並不能確保位置不被暴露,畢竟那麼大的工程,總是有痕跡的。
甚至劉邦還表示說六國之後,包括秦始皇陵,很多之前的王孫都絕後了,所以特意派人去看護他們的冢,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復亡與它事。
這或許就是最早的,由國家親自安排的專職守墓人。
所以若說漢代的皇帝,不知道秦始皇陵在哪裡,簡直就是開玩笑。
就算是到了後續的封建王朝,也有很多人知道這裡就是秦始皇陵。宋太祖也有下達過類似的詔令,令在長安三輔的官吏對於這些皇陵重點看護,其中也同樣有提及秦始皇陵。
斐潛往前走了幾步,揹著手。
天上的雲慢悠悠的飄動著。
風清清。
草曳。
對了,士元,斐潛開口說道,你覺得為什麼漢帝不掘秦墓?
龐統緩緩的走到了斐潛身側,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或因秦人故?
斐潛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那麼阿房宮呢?項羽卻為何燒了?
阿房宮?龐統陷入了沉思。
嗯,說起來劉邦出川蜀,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關中三輔,這效率,想必豬哥一想到就會直接哭暈在廁所裡……
而劉邦能夠順利的入主關中,最為關鍵的,並不是劉邦本人,也不是劉邦的手下,而是原本就在關中的這些秦人。劉邦的勢力之所以能有條不紊的,系統性的接收秦的相關遺產,其中多半是因為劉邦約法三章,而得到秦人支援和協助。
就連最後殺死了項羽的,嗯,搶到了項羽屍體的,也是秦人,而不是原本劉邦的手下。
劉邦與秦始皇並無恩怨。
劉邦遊歷時代曾經羨慕和讚譽過秦始皇,站在路邊嘖嘖雙眼冒光。
項羽燒了阿房宮,有人說是項羽為了劫掠錢財,說阿房宮裡面有多麼富麗堂皇,又是什麼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說得好像是親眼所見,親自到了阿房宮裡面遊覽過一番一樣,但是實際上項羽焚燒阿房宮的時候,阿房宮還沒建好呢,其本身就是一個還未完工的大工地!
那個白痴皇帝會將自家老小,宮娥嬪妃,全數塞到一個沒有完工的大工地裡面?即便是等不及完工,心急如焚像是個棒槌,多半也是知道工地有多麼嘈雜,叮叮噹噹的沒完沒了,是住不舒服的。
怕是老杜自己都不會去住工地!
所以老杜只是比喻一下,結果後世很多人就被老杜給帶歪了,以為阿房宮裡面多麼金碧輝煌。實際上仔細研究一下秦朝在統一六國之後的環境就知道,實際上秦朝當時沒剩下什麼資源了。
秦統一六國之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又是開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又是要挖陵墓,修長城,還要建宮殿,這無疑是消耗了大量的家底,所以說在阿房宮裡面有老杜同學所描繪的那些金銀財寶天下奇珍?傻子才會信罷?
因此,阿房宮裡面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
那麼項羽去燒阿房宮,也就不存在什麼貪財好色,亦或是為了搶劫珍寶。後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