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1章 找個工具麼,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了。
或可從其中得窺漢代對於這些學派的變化
然後再反推出,為什麼會產生了這些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又對於後世有什麼影響。
這或許就是一篇論文了。
當然斐潛在這裡,沒想著和龐山民就這個問題寫些什麼論文。
天下可無賊否?斐潛緩緩的說道,也是在問龐山民。
天下無賊?龐山民愣了一下,旋即搖頭而喟嘆道,不可亦不曾。天下一日不無賊。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然。斐潛點了點頭,所謂盜亦有道,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竊仁義而存焉。故道長久,賊亦長久,天下一日不無賊,何可闢之乎?
人生而自私,因有知而無私,有法而無私,有畏而無私,有道德規範,有社會監督,有民眾議論等等,方可為無私。
有私,自然有賊。
賊心不死,賊自不死。
所以斐潛要開民智,民智越強,越高,想要做賊的難度自然也就越難。民智,軍人是民,工人也是民,士族子弟各類學子,以及商人農夫等等,也同樣是民。
軍人方面,學到一定知識程度,才能獲得晉升,已經成為驃騎麾下的一種規範。同樣的,所謂漢代的工人階級,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類似於軍隊,在某個限定的空間時間之內,以強迫和半強迫的手段讓這些工人去學。
學不會,學不懂,兵卒沒辦法得到更好的晉升,工人沒辦法賺更多的錢。
有利益的驅使,所以這些兵卒和工人,就會更主動的去學習,去成長,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人,甚至包括這些人的家庭,自然也就相應的得到了民智的成長。
現在的青龍寺,就是文人方面的利益驅動。
往前走啊!
往前看啊!
斐潛有時候會想,恨不得有個鞭子在後面抽,讓這些民眾可以跌跌撞撞的往前,走向光明
這鞭子,是法規,是利益,是引導,是輿論,是所有的一切手段,但是即便是如此,依舊還有很多人是打死都不學習,不願意動腦筋。
動腦累啊,玩不累埃
想那麼多幹什麼,先吃先喝先找樂子再說。
龐山民皺著眉頭,思索了許久,然後緩緩的說道,道法自然乎?
斐潛又是搖頭,說道,道法自然,然自不然,此乃道之勝也,亦道之弊也。黃老貴於無為不爭,敗亦是也。心有黃老,故無為不爭亦可,奈何心無黃老者,害之無為不爭是也。民不相接,無為亦可,阡陌相交,如何不爭?
無為,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不妄作為。無為是不違背客觀規律,是遵循客觀規律而為。
但是這個無為麼,也有缺陷。
黃老就像是規規矩矩的按照規律在排隊,然後碰上了不按規矩排隊的,結果發現有些傢伙不按照規定排隊,竟然獲利了,那麼接下來是堅持黃老無為而不爭,還是說頓時翻臉去相爭?
漢初用黃老所無為不爭,是因為漢初法律法規根本做不到相爭,戰國之後,各地混亂且缺乏官吏,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範,胡亂作為只會導致民間次生災害頻發,所以才有黃老無為而不爭。
民間自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各種無序又是碰撞到了一起,必然相爭,黃老以民而治的無為策略當然就是繼續不下去了。就像是上古時代,各個地方的部落根本碰不到一起,然後在那個時候講什麼國家理念,治國外交有毛用?而等到自然發展到一定階段,部落和部落開始出現紛爭殘殺吞併之後,這個時候還怎麼無為?
畢竟每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
不同立場的,會對同一件事情產生出不同的看法和解讀,也有帶來不同處理方式,並且會堅信自己沒有錯,旁人才是錯的。天下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如此,永遠無法讓所有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統一看法和解讀。
有時候道理確實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甚至是大部分人都達成了共識,依舊會有少量的樂子魂會跳出來發表不同的意見。
永遠無法統一看法,但是可以在行動上達成一致。
可以保留意見,但是行動要統一。
不統一,就受罰。
這個達成一致,就必須要更高一個級別的干預,所以漢代黃老的策略自然而然的就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
天地之生物,強食弱,大賊小,智殘愚,物之勢不得不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