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0章 明白明瞭明事理,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時日,曹丕越是對於大漢當下加深了了解,便是越發的明白,他父親做得有多麼對,而且有多麼的難。

曹丕不是天才,也沒有什麼急智,很多事情他其實無法一下子就能看得通透,知曉始末,他需要想很久的。

但是這一次,他想明白了。

或者說,他覺得他是想明白了。

首先就是軍權。

有沒有刀槍,這一點很重要。如果說曹操手中沒有掌控軍事力量,就算是在廟堂之中擁有再大的權勢,在民間擁有再好的名聲,面對強權的時候,也不過依然是一塊砧板上的魚肉,沒有絲毫的反抗之力,即便是暫時不會砍殺,日後也難逃卸磨殺驢的困局。

所以,父親大人牢牢掌控軍隊,讓自己兄弟親屬分持地方兵卒,這一點做得極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這一點,他父親曹操做了,並且做的很好。

後世裡面似乎不管是誰,都能唸叨一句什麼槍桿子,並非是後世的這些人就比大漢的人要聰明,而是有偉人率先總結出了這個定律來,並且無私的奉獻了出來,然後有些傢伙就以為他明白了。

曹丕也是如此認為的,他以為他懂了。

其次就是民心。

民心的這個民字,有人會認為是百姓,有人會覺得是士族,也有人覺得兩者皆是,亦或是兩者皆不是。

曹丕覺得民心就是士族。

就像是曹操離不開曹氏夏侯氏一樣,山東政權也是離不開整個計程車族體系。

所以就應該像是統領軍權一般的去整合民心,去除那些不忠心的留下那些忠誠的,讓山東士族體系最終能夠和曹操走到一起。

而第二點麼,曹丕就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

畢竟作為曹操之子,理應為曹操分憂。

嚴格上來說,曹丕不是一個好領袖。

他喜歡裝。

裝比或是裝別的……

這是他的長處,也是他的短板。

其實他母親還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可不僅僅只有裝,卞夫人能在歌姬之中脫衣而出,除了裝和察言觀色的本能之外,知進退明事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可問題是曹丕這個人麼……

他和卞夫人相比,不僅是少了幾分的聰慧,還欠缺了一些耐心。

所以曹丕表現出了他對於孔融的不滿。

曹丕並不是直接就表示他孔融的厭惡,他是拐著彎說的。

只不過,因為曹丕還不是老司機,他拐得彎太急了,於是就翻車了。

曹丕找了董昭,也找了陳群,甚至找了盧洪等等,嘰嘰咕咕,雖然曹丕打著關心時政的旗號,但是曹丕想要做的事情,其實基本上瞞不住這些人。

隨後曹丕的行為就被叫停了。

被曹操叫了回去……

你以為殺人是什麼?就是砍頭麼?曹操眯著眼,臉上露著些笑意,卻說著宛如寒冰一般的話語,殺人真這麼簡單?好,我且問你,你可知曉我為何當年殺了邊文禮?

曹丕有些茫然,這不是再說孔融麼,怎麼忽然扯到了邊讓?

不是因為……曹丕略有一點遲疑的說道,因為邊文禮譏諷父親大人?

嗤。曹操發出了一個不知道是笑,還是不屑的聲響,好好想想……對了,你這毛病怎麼老不改啊?嗯?

……曹丕微微一哆嗦。

曹操橫了曹丕一眼,然後自己看著手中的書冊了。

這也不知道算是曹丕的本事,還是曹丕的壞習慣。因為曹丕本身缺乏急智,所以他在想問題的時候難以全面,再加上曹操平日裡面也是事務繁雜,曹丕小時候也就只能是跟著他母親卞夫人身邊,結果學了不少的察言觀色的技能,卻沒學到之後動腦筋的方法。

遇到問題的時候,曹丕喜歡隨便丟出一個答案,然後在從對方的反應裡面去檢視這個答案是否正確。

在遇到其父母的時候,這種方法無疑沒什麼問題,因為不管是曹操還是卞夫人,在發現曹丕答案是錯的之後,都會糾正他,但是如果說曹丕形成習慣之後,將來遇到的,可不僅僅是他父母……

就像是這一次曹丕去找董昭、陳群等人,基本上來說得到的都是公子所言甚是、確如公子之言云雲,根本就沒有得到什麼有效的回饋。

即便是如此,曹丕依舊沒能夠一下子就改掉原本的習慣,畢竟自己少動一些腦筋不香麼?吃吃喝喝不爽麼?費那事幹啥呀?

而在曹操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