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4章 番文的私貨,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域就是一個縮小的戰國。
大體上可以這麼理解。
戰國是對於春秋之後紛亂的局面的統稱,並非真的只有戰國七雄而已,就像是西域也是一個西域是個很籠統的名稱一樣。
起,可以從大漢國境線開始;止,卻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在大漢前後,因為交通的不發達,這種國際上的交往是受到相當大的侷限的。相比較而言,大漢跟北方遊牧民族距離最近,自然難免鍋蓋碰鍋勺,不定時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這些遊牧民族部落,或是國家,在前期可以說是很少往來,相距遙遠,中間一開始隔著匈奴,互相夠不著。
直到漢武帝時期經過近半個世紀,五次大戰,才相對來說,在某個時段內消除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隱患,具備了打通西域的條件基礎,也才有了後來的大漢接連出使西域,對西域各國進行摸底調查,揭開了西域的神秘面紗。
當時張騫表示,西域有三十六國。
張騫當時是不是有真切的算過,或者說是以什麼樣子的標準作為國的單位,已經不可考了。在那個闢謠相當不容易的西漢時期,嗯,現在也不容易,漢武帝想要知道張騫說的是不是真話,相當困難。
其實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化,所謂的三十六國,可能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西域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其實一直都是持續不斷的,國家的數量和版圖也自然不可能一成不變的。
這些西域之中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後世的省,或是市,小的只有一個鄉縣,甚至也有相當於一個村落的,把他們說成是國家,其實張騫未免有點誇大其詞
這就是張騫當時在給漢武帝上繳的文章當中摻雜下去的私貨
西域的國,是張騫翻譯的,在翻譯之中,斷章取義或是擷取片段有意曲解,才是私貨這個詞語的本意。或許西域裡面本身就沒有國這個稱呼,那個時候西域之中或許叫做聯邦,也許叫做聯盟,但是可能也有叫做某國,但是張騫統統都給改成了國。
張騫無疑是聰明人。
漢武帝也不傻。
所以在西域三十六國這個詞語當中,雙方交換了意見,為得就是大漢要秉承的方針和政策。
張騫叩首,斬釘截鐵,回稟陛下,西域確實有三十六國!
陛下不打了罷,三十六國呢!
心思收一收,先穩國內罷!
就問陛下你怕不怕!
漢武帝頷首,愛卿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老子不信!
老子還沒玩,不是,還沒有打夠!
再派人出去!
就算是不打,老子也要折騰一下這些西域眾國!
於是乎,和大漢比較接近的車師國最先倒黴了。車師國,或者叫做姑師國,它確實也一度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如今,車師國一分為四,車師前王國,車師後國,車師都尉國,車師後城長國
然後當下佔據了郭圖編撰的西域一十七國之四。
好吧。
就算四個。
烏孫,第五個。
龜茲、鄯善、于闐、莎車、疏勒、烏壘、焉耆、危須、大小宛、戎盧,還有婼羌
如果說張騫的私貨,是為了讓漢武帝知難而退,那麼郭圖這大幅度削減的一十七國,又是為了什麼?
結合郭圖本身的現狀,就大體上能夠猜出來了
郭圖忍不住偷瞄了斐潛一眼,脊背上微微冒汗。
心中琢磨著,難道說我猜得不對?
要不多加幾個?
還是說應該少幾個?
應是幾國,便是幾國,不可擅自增減斐潛緩緩的說道,就像是知曉了郭圖的心思一樣,轉譯編撰之重,乃求真正公則若是做不來,也就罷了
郭圖一個哆嗦,連忙應聲道,屬下做得來,還請主公放心!
斐潛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其實斐潛對於西域究竟是一十七國,還是三十六國,並沒有多少的興趣,因為或許對於漢武帝來說,西域三十六國便是世界的盡頭,而對於斐潛來說,西域只不過是一箇中轉站。
因此郭圖根本就沒能搞清楚當下轉譯軒的工作重點。
郭圖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