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8章 啜香之論,重農之準,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玄顯然也是老成精了,所以派出來的也是弟子,自己不動,自然顏面的損失也在其承受範圍之內。

那麼是不是說這一次的辯論,就能徹底的解決重農輕商的問題?

斐潛也沒有那麼天真。

頂多就像是敲地鼠一樣,暫時將這個冒頭出來的給敲了回去而已,一旦斐潛的商業模式出現了問題,這些重農輕商的退縮主義,便會又一次的站出來嘚不嘚,看看,某早就說過……

所以,斐潛當下最為重要的問題,依舊不是出兵侵佔山東區域,而是解決清理自身債務,也就是儘快的發展生產力,生產技術,如此,才可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關中三輔,渭水河谷,沃野千里,雖然說經過了千年的開發,關中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水土流失的徵兆,但是至少在幾百年的時間內,關中依舊是一片沃土。

從歷史上來看,關中地區的生產力,一直到了唐末,才算是徹底的落後於中原乃至於江南的生產力,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長安就不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國都了。

斐潛當下需要的,依舊是人,更多的人,土地麼,現在並不缺。

即便是後世熱兵器時代的戰爭,直接死於戰場的人數都不會太多,人口數的銳減,主要來源於長年戰亂所引發的瘟疫和饑荒,以及自耕農的大批次逃亡。

就目前而言,關中戰亂持續時間並不太長,這自然是斐潛的功勞。同時如今荊州大亂,許多原本荊州的農夫開始逃亡,武關陸陸續續的開始接收和安排這些逃亡的人口,而這些人口,也就是斐潛現在越來越硬氣的資本。

一個個都?的見到了小農經濟的弊病了,還不想著創新,整天拿著古人的牙慧嚼,有意思麼?鬼知道這當年算是不錯的牙慧,現在是不是成為渣渣,還是牙結石啊?

就像是經過了三國動亂之後,原本天下正在逐漸穩定下來,晉朝大有機會開創一個類似於後世唐朝一般的新的盛世,但卻被那群姓司馬的自己給搞砸了,明知道道路有問題,還悶著頭往前,不死才怪。晉武帝司馬炎不過是中人之資而已,距離父祖不可道里計,然後他又圈定了一個徹底庸碌的繼承人……若與唐朝相比,即便司馬昭也未必比得上李世民,而李治的才能尚且超越司馬炎,至於武曌,賈南風打馬揚鞭也永遠追不上……

等等,賈南風好像是賈衢孫女?

嗯……

這個問題麼,斐潛捏了捏下巴上的鬍子。家教啊,賈衢看起還不錯啊,怎麼孫輩當中……

當然這也不能怪賈衢就是。

只不過,這又反應出了君主世襲的皇權制度的弊端。

皇權世襲最大的弱點就是無法保證繼承人的素質。一個人不管是否賢愚,只憑生了個好胎就有機會成為皇帝、成為一國之內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晉武帝以一種誇張的方式,將皇權制度的荒謬性給表現了出來,也跟華夏之民開了一個巨大而又讓人笑不出來的玩笑。

但是同樣的,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晉朝才有,之前也有,之後也同樣有,然而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華夏一而再,再而三的撲在了同一個坑中。

知道問題在哪裡,覺得這個問題很棘手,所以就拖著不解決,然後時間拖得長了就可以當做完全看不見,然後也要求所有的人都不能看見?

這不就是國足麼?太陽大了,下雨了,草太軟,地太硬,大意了,被偷襲了都可以成為藉口和理由……

要找藉口,成千上萬。

要做實事,袖手旁觀。

斐潛厭惡這樣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

問題既然擺在那邊,即便是難,也需要動手去做,就算是做得再不好,也比站在旁邊冷嘲熱諷的強!

從重農抑商,到各業並舉,這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這邊是修整小農經濟的第一步。

修整,不是推翻。

斐潛本人其實也不見得比大漢當下的才智之士有多麼聰明,但他終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積累了將近兩千年的經驗。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後世對於三國,乃至於封建王朝的社會分析,是斐潛得以快速崛起的最大法寶……

因為斐潛很清楚地知道,這個社會是由哪些階層所組成的,各階層的利益何在,誰是敵人,必須打擊,誰是朋友,可以拉攏。

華夏要有朋友,也要有敵人。

一旦華夏王朝茫然四顧,發現沒有什麼敵人的時候,放下了刀槍,就距離垮塌不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