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9章 臨事方知難,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的人開車上路,定然最討厭兩種人,一種就是加塞的,一種就是不讓自己加塞的。這雖然是老話,但是對於于禁來說,還是比較恰當。

若是說三國之中,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將領,于禁一定跑不掉。

于禁前期光輝事蹟,主要是跟隨曹操打仗,簡稱隨軍或者從徵。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曹操前期,大部分將領都是如此跟隨曹操作戰。這時期畢竟於禁只是隨軍,聽話聽指揮就是一個好的副手,這沒有什麼問題。

後來作為偏軍,于禁也打得不錯,和樂進配合,對抗袁紹的偏軍,也是有來有回,甚至是勝利居多,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只不過到了晚期,就有些問題了……

古人早就寫過了,臨事方知一死難。

不管是自我想象,亦或是模擬了幾千次幾萬次,當死亡的恐懼真真切切的橫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還是會怕的。

水太涼,頭皮癢,亦是如此。

于禁的問題並非完全怕死,怕死畢竟是人之常情,三國之中也有很多降將,可是問題是于禁和一般的降將不同,他之前受到的待遇太高……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只要歷史上存在這豫讓這個傢伙,于禁就不可能有什麼好評價。豫讓說過: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水淹七軍的時候,于禁可是左將軍,在曹操麾下,從軍多年的老標杆,然後就這麼倒了,也難怪當時曹操喟然長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關鍵是歷史上昌豨復叛,曹操遣于禁征討,昌豨打不過又投降了,眾人都知道于禁和昌豨有舊,以為于禁會將抉擇權給曹操,然後沒想到于禁卻說,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隨後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

結果到了樊城之戰的時候,輪到于禁自己做出抉擇的時候,他就投了關羽。

幸運的是,這一次於禁並沒有站在兵敗者的位置上,他指揮的這一場突襲戰,還是發揮出了他多年來的老軍伍的經驗,而且還遇到了一個同樣是理論上的高手的孫權!

人都是兩面性的,當曹操將於禁放在身邊的時候,于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統兵練兵的大將,但是當把于禁放在了困境之前的時候,于禁的弱點就暴露無遺。

孫權也是一樣。

當孫權坐在桌案之後侃侃而談的時候,無疑是孫權擅長的戰場,可是當孫權身處紛亂的戰局的時候,孫權甚至比一般的將領都還要更差……

甚至到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孫權都沒有發出什麼像樣的指令,像一個統帥應該有的,應該發出的一些事關大局的指令,最為關鍵的是孫權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孫權自己對於指揮這種龐大的陣型和紛亂的戰鬥沒有多少經驗,所以他現在最為恰當的做法,就是直接將指揮權移交給程普。

或許孫十萬在以後會意識到這一點,會做的更好一些,但是當下身為上陣初哥的孫權,注意力全數被前方黑漆漆的……嗯,對手所吸引,明明是身為全軍的統帥,卻只是在指揮自家舟船上的弓箭手和弩兵,不停的射這裡,射哪裡……

於是乎,事態的發展就愈發的朝著有益於于禁的方向演化,江東兵將主要的攻擊都放在了那些火把上,一陣陣的箭雨越過那些隱匿在黑暗之中的曹軍兵卒,傾洩在毫無意義的光火之中。

直至最後接觸的時候,在水面上的江東兵才發現,其實他們一直瞄準射擊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多少兵卒,而於禁則是趁著這個間隙,帶著大量的曹兵,殺進了江東兵的陸地上營地之中。

殺!殺進去!放火!放火!

于禁大喝不斷,雙手持著長槍,左右橫擊,長槍如同衝車一樣,狠狠的撞在江東兵倉促立起的盾牌上,江東刀盾兵吃不住力道,還沒慘叫一聲,就被抽撞得身子歪倒,緊護著後方的盾牌也飛了出去,露出陣線的破綻。沒等後續的江東兵補位,幾根長矛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噗嗤聲中,矛頭刺穿了江東兵的身軀,鮮血泉湧!

殺!殺進去!于禁急進,舞動長槍,邁步再進,雙手舉槍齊胸,直搶中線,長槍震顫,槍頭循隙而進,再殺三人。更多的曹軍士卒衝了過來,湧向前去,湧向崩潰的江東兵的戰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