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0章 土之基業,人之市場,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中。
長安。
將軍!諸葛孔明來了……
斐潛放下了手中的書卷,說道:有請。
不多時,小蘿蔔頭進來了。
孔明,汝之策論,某看了……斐潛淡淡的說道,倒也中肯,只不過……還是略有不足……
前幾天斐潛讓諸葛亮寫一下關於西域黃金的運用,諸葛亮上交了一份,只不過斐潛看了之後仍然覺得有些不好的地方。不叫蘿蔔頭改個十幾二十遍,從蘿蔔頭改成蘿蔔絲,還能叫做甲方巴巴麼……
諸葛亮微微皺眉。
雖然斐潛的話說得也不重,但是被否決精心寫出來的策論,終究還是有些心中不舒服,再加上少年也有些氣傲,便說道:敢問驃騎,不知有何處不妥?
斐潛哈哈一笑。起身打了一聲招呼,便讓諸葛亮跟著一同到了黃氏的一處工房,掛著泥土坊的牌子。黃氏工房在長安有好幾處,這一次雖然不大,但是研究的專案很特殊,不是研究什麼危險物品,而是似乎在普通人眼中都是很平常,附加價值也沒有多少的泥土。
在院中搭建起來的簡易棚子之下,斐潛帶著諸葛亮,在看土。
一筐筐泥土。
一格一格的各種泥土。
道,國之重也。
斐潛說的道,可以理解為道義,也可以說是道路。
道,通東西,行南北,若是斷絕,便失聯絡,日久必然生變……
知其然,當知所以然,亦需知何以然……
斐潛示意諸葛亮自己上前,去檢視各式各樣的泥土。
小蘿蔔頭諸葛亮倒是很聽話,沒有像是一些士族子弟一樣對於泥土表示什麼排斥感,上前去檢視,甚至動手去抓起一把,捏了捏,然後又聞了聞。
斐潛站在一旁,指點著,說道:華夏之土,大體可為三類,一則稱粘土,一則為砂石,其餘便是多為兩者之間……
此乃粗略,若是細分,則更為繁多,例如砂石,有粗,細,水,山,齏等……
若是修道,必定其基。欲定基礎,先定其土。斐潛緩緩的說道,若擇不當,晴日揚塵,遮天蔽日,雨天泥濘,坑窪遍佈……
斐潛也走上前,伸手抓起其中一個木格當中的泥土,然後在手心當中用力捏了一下,然後張開手掌,此土,源於渭水岸邊,泥沙混雜……干時鬆散,難以成型,潮溼之時也難塑形,若以此土鋪設,晴日之中便易成轍,雨天便會積水,反覆多次之後,路基便是損毀……
若以砂石築道,怕是不妥……諸葛亮也學著斐潛的樣子使勁捏了一下,然後看著鬆散而開的一團沙子,如此說來,豈不是隻能用黏土?
斐潛呵呵笑笑,然後示意黃旭過來,從黃旭身上拿了水囊,倒了一些在了裝滿了關中黃土的木格之中,頓時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水窪,然後肉眼可見的就顯得泥濘了起來。
諸葛亮:……
斐潛將水囊還給黃旭,然後走到了另外一旁,拿起了一塊青黑色的磚,示意道,此乃混雜礦渣,河沙,黏土,先施以夯,入爐而煅,成平直者,用於路面,雜碎崎者,用於路基。
此乃關中建築道路之法,同於北地也,然不易用於川蜀,何也?
先秦之時,為護北地,秦皇建直道,以米漿、黏土間雜,夯而實之,錐之不入者方可。如今三百蒼茫春秋,依可由關中直馳北地……斐潛說道,如今用此法,非秦之策不善也,乃今有良策,何不用之?而這良法,又是從何而來?
斐潛指了指眼前的這些大大小小的筐子和木格,若不見其小,則無以大,若不察其弱,則無以強。昔日曾有言,治大國者若烹小鮮,便是如此。
嗯?諸葛亮微微皺眉,韓非有言,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此等之事,若以烹小鮮而論……
昔日某求學於鹿山之下,龐德公問某道之如何?某不能答,苦思甚久,方有小得。如今麼……亦以此道問汝道,道為何物?斐潛哈哈笑了笑,也不多解釋,說道,烹小鮮,不得擾,此乃其意之一也……孔明不妨多思之……哈哈,天光不早,今日之事便暫且如此……孔明不妨自便……某便先回府了,若是孔明想好了,再來尋某就是……
諸葛亮皺著眉,手中還捏著土。
斐潛笑著,就這樣丟下了諸葛亮,就像是將蘿蔔頭種在了一堆泥土裡面,等著其發芽開花一樣,施施然就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