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4章 減灶之策,追尋蹤跡,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劉備準備進軍南中的時候,在幽州的趙雲和司馬懿卻在準備退兵。
就像是後世最為先進的技術一般大都先會用在軍事上一樣,信鴿作為傳遞資訊最為快捷的方式,便是率先使用在軍中。
當然也出現了不少次有些不開眼的傢伙為了展示自己的射擊技巧,將信鴿射下來的情況,以至於現如今斐潛不得不將信鴿的養殖轉移到了偏離校場兵營的地方。就像是常山大營的信鴿點,也不是在營地之內,而是藏在山中,像是一個獵人小屋一般。
斐潛下令退兵的書信,很快就到了常山,旋即常山的兵卒也立刻快馬送到了前線。
若是毫無理由,全靠金牌退兵的,自然兵將都會覺得詫異,而且也會覺得自己已經付出的那麼多,現在全數要拋棄,心中自然是不服,多少也會有些怨氣什麼的,若是一般的首領,多半隻會下一個簡單的指令,但是作為後世的斐潛,一個是清楚溝通的重要,另外一個也明白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所以儘可能的簡短的敘述了一下長安當下的情況,並且表示陰山已經收到了天氣惡變的情報……
這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要抱怨,也就只能抱怨老天爺不給面子。
畢竟從上古到戰國,也沒少因為天氣原因而不得不退兵的例子,難道這些將領各個都要違背天時,死活不退麼?
只不過司馬懿還想找趙雲商議一下,想要即便是退兵,也要儘可能撈些好處……
臨走吃一頓,總是可以的麼。
軍營之中,頓時升起不少炊煙。
設伏以誘之?趙雲思索著,怕是城中不敢輕出啊……
司馬懿指著正在大帳之外正在忙碌著兵卒說道:將軍且看……
?趙雲目光微微一凝,計將安出?
司馬懿笑著,然後壓低了聲音,將身軀湊近了一些,和趙雲嘀咕起來。
……(··)nnn……
沮授站在城頭,望著遠處趙雲大營嫋嫋升起的炊煙。
張合跑路了。
雖然張合跑路,跟沮授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並不代表沮授就能絲毫不受到什麼影響。在曹家人的心中,張合和沮授都是一個路子的人,縱然嘴上沒有說一些什麼,但是沮授又怎麼會察覺不到其中的問題?
張合應該不應該跑路?
有時候沮授心中難免也會浮現出這樣的疑問。如今沮授多少也知道了一些當時城西營地之中的事情,知道那一夜的暴亂是那些鮮卑人發動的,但是要說張合和鮮卑人早有勾結,意圖不軌麼……
沮授不相信。
若是張合真的想要叛變,又怎麼會在夏侯淵到來的時候束手就擒?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如果硬要說的話,比如說張合發現什麼重要的證據被夏侯淵發現了,再也裝不下去什麼的,反正現在張合已經不在漁陽,便是怎樣都是曹氏夏侯氏說了算。
反正張合被定為一個不忠不義,背主叛亂之人的名頭是逃不了的了。曹氏夏侯氏臨危不亂,在張合發動叛變的時候還能頑強抵抗,保護了漁陽不失……
反正上報曹操的奏章,沮授即便是不看,也大體上能猜到寫的一些是什麼,只不過不太確定曹氏夏侯氏兩個傢伙怎麼寫的自己……
不過要是能真的以此將自己調離漁陽,沮授也求之不得。
漁陽啊……
真是如同一場噩夢,至今還不能醒。
沮授一邊想著,一邊手中從漁陽城牆之上冰冷的磚石上拂過,這是他的習慣,因為數數的時候,有時候因為想到什麼其他事情的原因,便會經常忘了自己數到幾了,所以一般來說都是用算籌來計數,但是城牆之上自然沒有算籌,因此以城垛上的磚石數目來代替算籌,也就成為了沮授計數的一種方式。
遠處趙雲大營,炊煙斜斜。
一五一十……嗯?
沮授的手,忽然停了下來,遲疑了片刻,便是急急又翻了回去,重新開始計數起來。
……Σ(ò?ó?ll)……
驃騎減灶了?
曹純和夏侯淵一同站上了城牆,皺眉向遠處眺望。
好像是少了一些……夏侯淵捏著下巴上的鬍子說道,但是實際上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記住之前是多少,現在又是多少,只是聽聞了沮授的稟報之後,感覺似乎確實是如此。
減灶之計?曹純有些頭疼。春秋戰國時期的減灶是要示敵以弱,但是現在驃騎之軍減灶,難道也是為了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